本书是第一本对漳州布袋木偶戏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论著。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福建漳州的一种民间小戏,其“北派”风格,在闽南地区独树一帜,并流传至台湾和东南亚各国
本书编选上百种清末民国戏剧期刊,合计九百多期。这批戏剧期刊以清末民国时期戏曲(京剧、越剧、评剧等)和话剧的一些剧本剧目、相关戏剧理论和艺术理论、艺人生平轶事等内容为主。其中既有以艺术研究为主的期刊,也有左联等创办的进步戏剧期刊。
中国话剧百年的五大成就 话剧,本来是西方的剧种。它伴随着近代世界文化交流的潮流,以及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科学、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传入中国。百年来,中国话剧走过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尽管当前的话剧处于一个转折的时期,低迷徘徊;但是,当我们回顾百年中国话剧之际,我们依然感到骄傲,为它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我把中国话剧的成就归纳
本书以翔实的内容、丰富的图片,从晋剧的形成、演变入手,生动、细致地介绍了晋剧发展历程中舞台呈现的演进、音乐唱腔的变化、剧目创作情况和涌现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他们各具风格的表演艺术,为我们深入了解、研究山西的地方戏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
英文版《原野》是2010年由沈阳师范大学延松剧场艺术研究所、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联合制作推出,由被中国话剧界誉为思想者导演的王延松导演、多年执教于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的美国导演JosephGrave、现任美国斯密斯女子学院戏剧专业主任的Allen导演共同执导并搬上世界舞台。英文版《原野》在中国和美
“文南词”是流行于吴头楚尾与“黄梅戏”同出一源的地方戏曲剧种,被称为中国戏曲音乐的“活化石”。《文南词研究》共包括:文南词与宿松;文南词的形成;文南词的声腔发展阶段;文南词的声腔构成;文南词的常用曲牌与杂腔小调;文南词的伴奏;文南词的历史传承;文南词的艺术特征及价值八个章节。《文南词研究》从声乐和器乐两个角度对文南词作
本书全面回溯了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导演王延松在中国语境下排演德国诗人毕希纳的《莱昂瑟与莱娜》一剧的全过程;并依此深入考察了王延松导演语汇中的“神性叙事”在文本内蕴的开掘、导演职能的界定、演员表演方式的选择与舞台呈现形态之艺术格调的规定诸方面的具体表现。“神性叙事”是王延松戏剧导演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体现了其观照人类生
本书勾勒出1840年至21世纪的京剧票友长卷,同时推举出对京剧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批近代、现代和当代票友。该书以大量生动具体的事例,阐释了票友与京剧相辅相依的关系,刻画了不同时代票友的众生相。
本书内容包括:孔子·儒学·戏曲审美;戏曲舞台要以表演为中心;戏曲人才流失的危机;当代戏曲的三类走向的思考;要重视戏曲剧种的保护;地方戏曲剧种的保护;郭汉城的戏曲理论价值——读《郭汉城文集》等。
本书分为:绪论;藏戏发展历史;藏戏剧种和流派;藏戏剧目艺术;藏戏音乐艺术;藏戏表演艺术;藏戏舞美艺术;藏戏保护与传承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藏戏保护与传承的人文意义、藏戏的发展和保护现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