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中华文明历史探索与研究的理论结晶。本书的探寻内容,主要是以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背景,以盘古大帝为起点,以盘庚最终离开辽西为终点,大约1800年历史。
《蠡测集》所论大都是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大时段研究。所谓“大时段研究”,颇似所谓的“宏大叙事”,但后者带有西方现代主义色彩,容易将历史的发展简单化。袁先生认为,“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宛如浩瀚的大海,本书也不过是以蠡测海”,因以“蠡测”作为书名。其中有些文章是作者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华文明史》全书总绪论,或某一段文学
《形象史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办的中文学术集刊,所收论文主要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集刊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
本书是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地方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本书设经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诗文研究、小说戏曲研究等8个栏目,收录《京师大学堂的课程改革与“学堂经学”形态》《北宋庆历之际士人的“道”之“统”系追求及诗歌书写》《法办与宽宥:古代中国血亲复仇
本书是“拿得起放不下的通俗史”系列的又一新作,延续了通俗讲史的一贯风格。但在角度选取上独树一帜,更多的是从一些新奇刁钻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本书除了从中国正史中寻找读史的刁钻角度,还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地从国外历史中找寻中国历史的蛛丝马迹,并与中国正统历史对比印证,往往能得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观点,既好玩又涨知识。刁钻
袁英光先生(1925-1997),江西乐安人,是著名的中国史学史和隋唐史研究专家。1925年7月28日(农历六月初八)出生于乐安县太平区谷岗乡谷岗村的一个小康之家。早年相继求学于崇仁县立初中(1939-1943)和江西心远中学南城分校(1943-1946)。1948年秋,至上海入读大夏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52年毕业于
《这就是中国:中国日常文化(中葡对照)》能帮助我们熟悉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习惯,接触到中国诸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通过《这就是中国:中国日常文化(中葡对照)》中这些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从人际交往到就业和收入,从民间习俗到信仰和传统象征物,从家庭、饮食到中医、戏曲和诗词。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和友人对中华思想文化及其术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有更全面、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整理、诠释、译写、传播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目的是立足于中华传统的思想文化,通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诠释,深度挖掘其中既能反映中华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特征,又具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之意义,以及富有永恒魅力与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由于原著卷帙浩繁,该书为了便于读者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时期,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不朽的名作。《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立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