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江苏省苏州市旧志整理。主要由当代苏州方志专家点校,内容包括为疆域、沿革、山川、水利、城池、坊市、桥梁、园第、官署、户口、税赋、漕运、学校、贡举、风俗、祠祀、牧守、题名、人物、异闻及考证、杂志、集文等。本书为苏州明代志书中的第一部,有洪武十二年初刻本、成化抄本等。此次以国家图书馆藏洪武十二年初刻本为底本,参校以成化
本书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古代杭州人的娱乐生活。从南宋切入,依据文献记载,讲述了临安城里的各种娱乐方式,包括西湖春季赏花、夏季消暑、秋季观潮听芦、冬季烹雪煮茶,蹴鞠、柳树下听曲、瓦舍听书、下馆子、逛夜市等日常娱乐,以及自古流传到今的楼塔细十番、五常十八般武艺、西溪船拳、龙舟竞渡、余杭滚灯、康塘旱船、舞狮舞龙、李村抬
本书通过整理、挖掘长垣“三善之地”的由来、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史典籍、历史遗存与传承、善政善治、“子路治蒲”的执政理念和对子路研究的最新成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给人们以有益启示。长垣在春秋时期为蒲邑,子路为蒲邑第一任县令,治蒲三年,孔子来此视察而三称其善,留下“三善之地”美名。“三善文化”是儒家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哈密卫的建置、沿革及废立,民族结构与民族迁徙,宗教文化与民族变迁,明朝哈密卫与西北边防,以及哈密地望变迁与人物等部分,通过明代哈密卫的研究,分析明代边疆政治经营的得失,总结其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基本框架如下:绪言、第一章明代及以前的哈密卫史略、第二章明代哈密卫的边疆政治、第三章明代哈密
本书共四章,分别以“自然地理”“历史发展”“工程技术”“精神文化”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钱塘江。
本书共分“民众觉醒向往革命”“工农革命曲折前行”“抗日救亡政权始创”“风雨苍黄淇县解放”“巩固政权建设探索”等八章内容,展现了淇县辉煌的革命历程和巨大的发展成就。
全面记述嘉兴古城区域内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各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与现状。
一个村庄就是一本隽永的古书,里面写满了动人的故事,记载着悠久的历史,等待着人们去翻阅和回味。建德大地上的这一本本“古书”,内涵尤其厚重。《建德一村一故事(第一集)》以“微村志”+“故事”体裁的形式,发掘和展示建德市70余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在2007年村级规模调整之前均为建制村)的文化、历史,将散落在每个村庄的故事进
《海语》三卷,明代黄衷所撰,清刻本。此书成于嘉靖十五年(1536)。由于明代沿海等地屡受倭寇骚扰,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嘉靖元年(1522),明政府封闭了泉州、宁波等外贸港口,广州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黄衷有机会接触来往于外洋的人,包括舟师、舵卒、商人、番客等,并与他们交往甚密,彼此熟悉,甚至结为好友,这样,便于他
本书共13编,包括:乡域;红色小舟山;政权机构;诗画小舟山;乡村经济;交通电信网络;教育;文化;人口姓氏经商;卫生社会保障;军事;风俗宗教;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