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语境中,“声色”一词联系着“感官之娱”而暗寓贬义。本书创造性地以“声色”概念为核心考察中国诗与宫廷文化。中国古代论家囿于道德和政教对感官表现的规避,在艺术技巧显著彰扬的作品面前往往保持着高度警惕,而其论断的影响则一直延伸到现当代学术语境的文学和文化史建构。 永明诗人公开大力地主张“声韵”之举,向来被看作南朝诗风
本书为山东省社科规划优势学科基金项目“严粲《诗经》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诗缉》是南宋严粲所撰诗经研究评注著作。三十六卷,内容以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为主,并杂采诸家之说而成;其体例为字训句义都插注在经文各句之下;在每章之后,又概括解释章义,明白易晓,便于初学。此书虽杂采百家之说,而时有新义。学者认为此书“宋代说诗之家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面面观》是作者申景梅步入《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与研究领域以来,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著作在内容上分为三个模块:一、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思潮;二、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分期;三、中国儿童文学个案研究。第一个模块从“史”的概念出发,纵向梳理该专题的发展脉络;第二个模块在清晰把握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
本书旨在对唐五代时期文人笔记小说中涉及疾病、医药、医术等有关医学资料完成系统整理。经笔者搜罗检视、汇编整理,共计蒐集到62种笔记约16万字文献资料。全书共计蒐集到62种笔记小说的涉及与传统中医学的文献资料。书稿按照作者的生活年代和代表作品进行编排,每篇名下附有作者小传。举凡医事制度、医药文献、临床证治、医学人物等,皆有
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是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文体形式,在中华文化中咱有主题地位,影响也较为深远。本书精心选编了郑振铎,龙榆生等大师巨匠研究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精辟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源流、发生发展以及思想精髓,以期读者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宏观的把控,之后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的名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蕴藏丰富、形态多样,其中很多仍以活形态方式传承,可以为史诗理论研究提供鲜活的研究文本。然而中国史诗学在理论研究方面,缺乏原创性、体系性、学理性研究,对国际史诗学理论的研究也未真正深入到本土化建构的层面。基于此,关键词研究可以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重要路径。本书突破中国史诗研究常见的个案研究法,运用跨
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四大民间传说。本书重点考察四大传说的经典化过程、民众接受心理以及当下的思想艺术价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个经典传说,分别解析人物、名胜、地域、情节之于传说的意义、作用以及传说的演进机制;后两章关注经典传说的共性与个性、当下与未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隐喻与中国现代诗歌研究》本书以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现代诗歌曲的隐喻作为研究对象,从词汇隐喻、意象隐喻、结构隐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现代诗歌隐喻形态和隐喻特征,探讨了现代隐喻诗学的理论主张,论述了中国现代诗歌隐喻功能,以及该功能在现代诗歌传播接受中的重要作用。本书为学术著作,由多篇论文组成,作者在书中聚焦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的终期成果,结题鉴定为良好等次。本书主要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从历时层面,宏观探讨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1949年至1976年是当代小说理论独尊现实主义的历史时期;从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初期,是小说理论多元并存时期;1990年代中期以
吴晓铃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尤其以《金瓶梅》研究著称。本书为系统整理吴晓铃先生的遗稿而成,弥补了吴晓铃先生没有《金瓶梅》专著的遗憾,对金学研究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每篇都有密集饱满的信息量,每篇论文篇幅虽短,但容量大,每个重要观点都是作者长期思考研究的结果。其中的注释不仅仅是注明相关资料出处,而且是论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