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以考古、文物、博物馆诸方面研究为主的学术论文集,同时收录文博资讯、文物研究、文化活动等信息,是上海文博界的一个交流平台,致力于持续推动上海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集学术性、知识性与欣赏性为一体,获得广大读者、文博界和相关学界广泛认可。
因山为陵,依托梁山之坚韧;仿城而筑,巧借长安之形制。凿山开洞,藏珍画壁,造屋雕像,天人合一。内外重垣,四门三阙,归引二圣神灵;两帝一陵,女皇威烈,开创历史典范。翻开本书,感受煌煌大唐与神秘乾陵的恒久魅力。
肇庆府城于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先后进行了肇庆古城墙和肇庆府城文物考古调查、勘探,肇庆古城墙遗址考古发掘,肇庆府署遗址考古调查、勘探,肇庆市端州区康乐南路(宋城二路至南溪路段)市政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本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考古工作人员对肇庆古城墙以及肇庆府署遗址的整个勘探和发掘过程及成果。全书内容包含遗址
本书收录了《嘉兴子城遗址(2018-2019)发掘简报》《新乡关帝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兰溪柏社全华垅村宋墓出土文物》《文明标准的再讨论》《法门寺唐代地宮出土八重宝函的装饰与工艺特征》等文章。
“沉睡数千年,再醒惊天下”。2021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大发现,青铜神树、铜顶尊跪坐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大青铜面具、金面具等文物出土,引发了对三星堆新一轮探索和研究。本书收录了王仁湘先生关于三星堆器物、纹饰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这些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包括近期新发掘的3至8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人像、神坛、屏风座
敦煌文献指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书为主体,在敦煌全境出土的古代文献的总称。作为敦煌遗书的重要部分,敦煌叙事文献讲释了中国传统的宗教哲学、载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间文学和社会文化。随着二十世纪初大量敦煌遗书被运至英、法、德等国家,敦煌叙事文献在西方文化语境逐渐被研究、讲释和翻译,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由于二十世纪以
商周青铜器(尤其是具铭铜器)是先秦重要的物质遗存,是研究商周社会文化的直接史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历来受到学者及收藏者的重视。正因如此,伪器、伪铭层出不穷,为学术研究、收藏鉴赏带来极大的困扰。商周青铜器辨伪古已有之,但多是从器形、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真伪辨别。本书从前人较少涉及的铭文入手,就铭文的字形结构、篇章结构、
《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是一部由中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通过国宝级文物讲述中国历史故事的大众读物。中国文物众多,类型丰富,它们凝结着中国历史的智慧,反映着中国历史的厚度,展现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透过文物能够认识历史中国,能够感悟文明中国,同时也能够体会中国考古走过的峥嵘岁月。我们遴选了十件代表性文物,通过专家
在左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分布着一种用红色颜料绘制的画作,它分布在广西崇左市的宁明、龙州、江州、扶绥、大新、天等、凭祥等县、市、区的沿江地区,绵延200多公里。经过多次调查统计,共发现有80多个岩画点,180多处、约300组岩画。古人不畏艰险在左江沿岸的悬崖峭壁上作画,肯定是要表达某种强烈的、甚至是狂热的信仰和梦想,因而
本书对《肩水金关汉简》中的戍卒与武备设施词语作穷尽收录,对每一类词语作作系统研究。戍卒词语。穷尽收录得30个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点面结合的研究。了解戍卒负责的各项工作,掌握他们的年龄、身高、收入及籍贯等信息。“戍卒”是统称。据工作场所得名,有“隧卒、田卒、田兵、鄣卒、亭卒……”等。据身份性质划分,有“车父、锻工卒、省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