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
本书为史学研究论文集。全书收录《大运河与大一统:北魏洛阳时代的水运建设及其意义》《庆典中的政治:论南宋的庆寿礼》《新出唐围棋国手王积薪墓志所涉史事再考》《两广总督与晚清广东对外交涉以裴景福案为中心的考察》《防疫与博弈:美国在清末东北大鼠疫危机的外交应对(19101911)》等16篇论文,研究范畴涉及中外交流史、史籍考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版第二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介绍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立足海外读者特殊情况,精心选择内容、设计框架,共16章,四章为一个主题。每一章都包含:国学小知识德行小故事诗文小积累通关小检测四大版块。此外,还设计了猜一猜填一填连一连小泡泡等有趣的版块。其中,国学小知识主要选取中国的山川大河、民俗文化、节日
《资治通鉴纲目》是大儒朱熹携弟子赵师渊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参考其他权威史书,更正《资治通鉴》的谬误,补充其缺漏,删繁就简,将原二百九十四卷的内容,缩编成五十九卷的精华,讲述了自战国至五代(公元前403年至公元959年)的华夏历史。在体例上,开创全新史书纲目体,纲举目张,纲利于快速浏览,目可以对同一历史事件深挖其前因
这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奇案的大全集。本书遴选29件历史奇案,从先秦到晚清,讲述中国古代中的冤案、迷案、怪案,件件神秘生猛,迷雾重重。包括:先秦时期,伍子胥被杀冤案、范睢谗言杀白起冤案;秦汉时期,阿房宫消失迷案,吕后杀韩信冤案,马王堆古尸千年不朽案,汉景帝杀晁错案;三国两晋时期,钟繇窃书案,火杀赤壁案,神医华佗之死迷案,曹
《跟着唐博学历史》(全三册)是央视《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人、清史泰斗戴逸先生关门弟子唐博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本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从浩繁史料中提取一个个精彩历史小切面,循政治、经济、文化三重线索,形成具有纵深感的历史论述格局,梳理数千年中国古代史脉络。作者不仅讲解生动透彻,且提供了鲜有史料,让读者能够从另一种
本书为《形象史学》第十八辑,《形象史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办,是CSSCI来源集刊。“形象史学”,是指把形与象作为主要材料,用以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本辑有器物研究、图像与形象、壁画研究、地理图像、考古札记等五个栏目,兼具图像与实物、文献与考古的研究文章。上至上周,下至明清,所跨时段较长。入选的文章
从战国到汉朝建立的三百年间,尤其是楚汉相争的八年间,社会急剧变化,是一个英雄辈出、叱咤风云的时代。新兴的阶级和历史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积极从事各种变革,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做出了历史贡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同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多。生活,要生活在太平时代。而读史,则要读战争的历史——
本书所进行的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丝绸之路中国段研究,发掘、整理和考证了阿拉伯地理古籍中的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原始文献,研究了阿拉伯地理古籍中有关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将古籍中对于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记载尽量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展示给中国学者,结合中国史料记载,分析阿拉伯人眼中丝绸之路上对于中国的总体印象以及形象构建的特点。本
本书主要内容主要划分为:以时间演进为脉络,中国历史作为主线,世界历史作为参照历史列在另一栏中讲述。在形式上对照,在内容上形成对比。例如,在周分封制度的小节中,中国方面讲述了诸侯建国的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而在世界一栏中,则对应讲出与周代同时的其他文明,如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是怎样的,让读者对照看到中国历史与世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