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江海琳琅”上海文物商店藏品展的展品图录,展示的75件展品是从其逾200万件收藏规模中遴选而出,分为绘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部分,其中包括近20年首次亮相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巨制《兰亭图轴》,还有黄宾虹《山行图轴》、徐悲鸿《双奔马图轴》、吴湖帆《临郭熙幽谷图轴》、张大千《竹溪觅句图轴》等名家力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
本书是由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文博馆员段爱荣主编的一部乡宁县文物保护服务中心馆藏珍贵文物的标准图集。书稿分为定级文物和未定级文物两编,下设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及未定级文物等四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系统展现了近300件文物的细部情况,是一部可读可赏的乡宁馆藏文物普及读物。在系统展现乡宁县厚重的历史文化
本书由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编制,是全面介绍忻州市各个时代各种材质的寺观塑像和馆藏塑像资源的学术专著。内容如下:1、忻州市塑像文物综述。2、不可移动文物(寺观塑像)主要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内不同材质的塑像,由图像资料和文字信息组成。图像资料包括有关寺院和建筑的外景、有关塑像实物的高清图片、重点塑像的位置图及部分线图;文字信息
本书内容包括:“元黄道婆墓”碑,“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碑,“陶庵留碧”碑,文征明手札,徐光启碑廊,西园记等。
本书分为上、下编,上编收录今武威市(一区三县)境内出土及现存的碑铭共计284种,时间跨度为汉代至民国;下编收录武威之外出土的汉代至民国与凉州相关碑刻,共计189种。全书收录了470余通碑铭,对所有的碑刻全文照录,对碑文中的关键字词等信息进行校释,并配以清晰的碑刻图版,方便读者阅读参考。
本书展示了扬州市博物馆1951-2021年征集的优秀文物,捐赠者有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有扬州文化名人的后代,有扬州文化的热爱者。本书选录文物377件(套)、图片400多幅,分为陶瓷、金属、书画、古籍雕版、杂项几大类,涵盖历史从汉代至当代,代表了扬州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
本书介绍了纸和砚的历史,从纸的发明到纸作为书写工具,再到不同地域造纸工艺的区别,以此说明纸作为文化载体本身的价值所在。砚不仅是磨墨的工具,也是文人品味和雅趣的体现,本书通过赏析书法家们的砚台,向读者打开文人审美趣味和价值世界的大门。
本书以中国传统里具有文化底蕴的名物为主要内容,旨在通过向儿童介绍中国传统文玩、器具、服饰等物质文化,让儿童学习古典文化知识,领悟传统风雅精神,获得独属中国的美学教育与审美体验。本选题是第一册,内容以笔、墨为主题,介绍笔、墨的历史,包括来源、材料、发展变化、工艺审美,还有笔、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关的文物
本书介绍中国屏风的艺术审美。屏风是中国特色的家居摆设,承担着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与传统家具相辉映,是中式空间审美重要的组成部分。屏风的雕刻、屏面上的绘画和书法既是传统工艺,也是写意、风雅的人文艺术,同时屏风也代表着和谐、宁静之美。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窑址调查、窑址发掘、出土遗物、考古成果综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