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挖掘梳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绍兴市域范围内的革命遗址和红色记忆,以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全市人民爱党爱国爱家热情,汲取永葆初心、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是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共同实施的国家涵养工程百集纪录片。第三季先后在央视纪录频道、爱奇艺等平台播出,一如既往地受到观众好评。本书完整呈现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25件国宝的故事内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在引人入胜、跌宕起
本书稿以山西地区坡头—清凉寺、临汾下靳、临汾陶寺、兴县碧村等地出土的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的史前玉器为研究对象,以精美的图片的形式,严谨的学术性研究,对其质料、形制、功能、源流等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厘清史前时期玉石之路山西段的历史地位,完善史前中国玉文化的分布框架,从而促进对山西史前文化及文明起源阶段相关问题的认识,对展
本书为新昌鼓山书院历史文化陈列展特辑,收录新昌鼓山书院历史文物图片及介绍。新昌,浙东名邑,人文圣地,文化的传承影响持久而深远。魏晋南北朝时,众多高僧、名士在此寄情山水,遁世隐居,著名的“江南第一大佛”就开创于这一时期。这里亦是我国古代山水诗、山水画发祥地,引发李白、杜甫为首的诸多诗人乘兴而来,踏歌而行,形成了著名的唐诗
本书带你穿越时空,探索与欣赏青铜器的神秘奇特、瑰丽夺目,去认识青铜器的变化万千的纹样、丰富百变的造型,用心感受青铜器之美,从细微之处认识与领略青铜器的文饰之精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本书从青铜器发展的时间线索、青铜器造型的空间维度这两个方面去重点认识青铜器、欣赏青铜器,为读者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青铜器品读与赏析盛宴。
本书以南宋墓葬及其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寻求田野和文献、考古学与历史学全面整合的可能性,在较长的历史发展脉络中,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赋予南宋墓葬考古以较成体系的学术价值。
本书遴选和展示了一批具有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实物见证,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教育意义和时代价值。其中,有反映党员干部群众情怀和担当、牺牲与奉献的勋章、奖章;有体现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的实物、图表;有展现我国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跃升的自主研发关键产品实物、模型等。
《海昏十谜》是作者黎隆武讲好海昏侯故事又一新的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围绕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和墓主人刘贺的人生经历,采取破案一样的叙事方式,将海昏侯文化的独特性分解成发现之谜、幸存之谜、财富之谜、身世之谜、称帝之谜、废帝之谜、不杀之谜、庶民之谜、封侯之谜、海昏之谜等十大谜团。十谜既是一个整体,又可独立成篇,集历史性、知识性、
本书分初入文管会,得识诸先生;白万玉先生的故事;定陵发掘记;我的考古生涯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我所认识的那些先生们、河南考古界的“三套马车”、初始白老师、安特生的得力助手、天水纪行、参与周口店发掘等。
本书为南京大学考古专业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收录了南京大学考古专业历届校友和任教老师所撰写的115篇学术文章,内容既包括目前学界重点关注的文明起源研究,又包括考古学理论方法及相关个案研究,涉及考古学史、考古学理论、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唐宋考古、元明清考古、科技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古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