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杂稿续存》一书曾于1980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商务印书馆此次再版以1980年版为底本,将其纳入“黄云眉著作集”。为便于读者阅读和使用,此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原版为简体字直排,本次出版改为简体字横排。采用通用规范汉字,除确系错讹误字外,对原书中的通假字及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予改动。二、原书采用提行分段,改
柯林武德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哲学家之一,其遗作《历史的观念》曾为其赢得无限声誉。而《史学原理》是柯林武德生前计划作为《历史的观念》的姊妹篇共同出版的另一卷历史哲学著作,并对其寄予厚望,甚至视为毕生之作。遗憾的是,柯林武德生前只完成了写作计划的大约三分之一,且手稿始终未被后人发现。 1995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宣布发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的专业学术研究著作。约翰·托兰(1912-2004),主要从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日本史以及德国史研究,其代表作《日本帝国的衰亡》曾获“普利策奖”。晚年托兰曾两次来华,为中国同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无私帮助。本书详细叙述了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历,剖析其著作的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的史学研
本书稿主要包括七大板块,具体分为:冷门“绝学”专栏(3篇):身体的政治和政治的身体:孔子乐师身份的建构及其精英本位、《营陵置社碑》辨伪、宋以来朱提堂狼铜洗的研究述评与展望。明清史研究(4篇):政治立场与文本书写--《明光宗实录》中续妖书案的编纂问题;清代乡约竞逐、畏避两歧考述--以巴县档案为中心;改选流官视阈下雍正朝广
《山大史学》是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是一个开放性的学术平台。本集刊注重原创性和思想性,鼓励学术争鸣和学科交叉。本刊面向国际学术界征文,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山大史学》第1辑拟于2020年正式出版。本辑主要围绕“纪念田昌五先生”“义和团运动研究”“壬辰战争研究”和“制度史研究”四个主题,刊发近二十篇原创性学术
本书稿以《史通》为切入点,考察明清史学发展脉络,从历史文献学与史学理论两个维度,官方、精英、底层文化圈三个主体展开研究,较为详细的梳理了明清时期的《史通》研究状况。在史料方面,突破目前学界聚焦于《史通》评释专著的局限,既关注到了评释专著,也关注到了清人文集笔记中的一些散见文献,较完整地重塑了明清时期《史通》研究全貌。在
本书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历史专业学术性出版物。一年一辑。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史学史、历史文献学。主要分为四大板块: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此为第八辑。所收录文章较为专业,如《秦代乐人的身份与管理》《清代漕运剥船水手与地方社会》《“永恒帝国”:罗马记忆空间
本书收录了部分本科生的科研成果,每篇文章都附有学业导师和论文指导老师的评语,作为岳麓书院创办历史学本科教育和从事本科人才培养的文字成果,亦可作为岳麓书院千年弦歌不绝的重要见证书稿是岳麓书院本科生优秀论文集第三辑,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本书为《北大史学》第24辑,为“信息沟通”专号,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本辑收录专题研究论文9篇、学术评论4篇、“前言往行”3篇。研究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务沟通、文书形成流传问题,以及几篇书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对邓广铭、邵循正先生的追忆。本书为北大历史系主办,赵世瑜主编,至今出版23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序言部分导读《陆懋德的生平与学术贡献》由陈小赤、邵华撰写,对读者了解陆懋德生平与学术成就提供基本了解。正文部分主要是对陆懋德文章汇集整理,第三部分是《陆懋德著述编年》,使读者对陆懋德著作写作线索有基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