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就在于向生命处用心,以人格化育为基本旨归,宋明理学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不过它超越先秦儒家的仁学的视界,为人格境界的追求找到了宇宙本体论的依据。人学是宋明理学的主题,本体和工夫是它的两大题旨,如何通过礼和乐的工夫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这是宋明理学的基本用心所在,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格美育思想和人文
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潮中,方东美、成中英的哲学探索以其显著的理论特色,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哲学现代重建运动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开放的现代新儒家。 本书作者依据文本资料,在吸收学术界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诠释和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方东美和成中英两位学人的哲学探索历程的考察和梳理,分别从本体与方法、知识与价值、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
《陈亮事迹著作编年》一本书是关于思想家、文学家、永康学派创始人、南宋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陈亮的正式出版的事迹著作编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全书按年月编排陈亮事迹和相关大事,考定了陈亮著作的年代,钩沉和辑录了陈亮的佚文、佚词、佚诗、佚匾、佚联、佚名,纠正了史籍和前人的一些错误记载,进一步阐述了陈亮的事功思想、抗金统一和批判
朱熹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一生持教五十多年,对读书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后来朱熹的弟子和后学对他的读书思想不断提炼总结,形成了不同内容和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本书将朱熹的《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二》和《读书之要》,以及《养正遗规》《四库全书》《朱子语类》三个版本的《朱子读书法》汇为一编,按照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1905年)与《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1900年)、《日本古学派之哲学》(1902年)被称为井上儒学三部曲,是近代日本儒学史的奠基性著作。 本书是儒学三部曲中晚完成的一部,但处理的却是江户思想史中为主流的部分,即以日本朱子学为核心的正统儒学。本书梳理了朱子学在日本的发展脉络,将其分为藤原惺窝及惺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我国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当时的官方哲学,并传播海外,对东南亚儒学圈各国影响尤深。对朱子学的研究,一直是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研究的重点领域或重大课题,对朱子学展开深
张绍价(18611941),字范卿,山东即墨人,生活于晚清、民国之际,服膺朱子学。张氏认为《近思录》并非拼凑而成的语录,而是意义连贯、自有脉络的一个整体。因此,其《近思录解义》一书不仅广泛征引前人注解,尤重在提挈纲维,疏通节目,展现《近思录》的义理结构。且张氏多结合义理评论时事,展现出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大变局时代的所
谢良佐,字显道,蔡州(上蔡)人,创立了上蔡学派,在程朱理学的发展史上起到桥梁作用。其核心思想体现在与“二程”及与门人问答语录中,后经朱熹编辑为《上蔡语录》三卷。本书分为正编、补编、副编三部分,正编中辑录了《上蔡语录》三卷,并做了校勘和注解;补编辑录了《论语说》部分内容,作为谢氏思想体系内涵的重要补充;副编又分为“谢良佐
这是有史以来最全的王安石全集。此次整理全集,诗文部分主要以号称最为富赡的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抚州刻本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较佳版本,宋人李壁注、清人沈钦韩补注皆收入,以阐发前人之幽光。其他著作皆采后人所辑录的善本,并以附录形式收入王雱的全部著作。此次全集本,采用繁体直排形式,以整理出一个综合前人成果的最全最佳之版本。本书获
此次整理校勘《二程全集》(全2册),是在清同治年间涂朗轩宗瀛刻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参考了前辈的标点和校勘成果,做了必要的订正和调整,又搜罗了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以存后人反观二程子之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