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著名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原所长蒋华良院士与世长辞。蒋院士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科学精神,也留下无尽的思念。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作为蒋院士生前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为缅怀纪念前任所长蒋华良院士,进一步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在征求蒋院士家属及相关人员同意后,中国
提到范仲淹,很多人都会想到《岳阳楼记》,想到滕子京……事实上,成年后的范仲淹一直不曾再去过岳阳楼。那么,范仲淹和滕子京是什么关系?范仲淹的一生又是怎么样的呢?答案都在这本书里。本书结合北宋的大历史背景,介绍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范仲淹的一生。他自幼丧父,和母亲改嫁,童年凄苦。他一直艰苦奋斗,不气馁,不骄傲。他为官
本书是“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丛书”之一。全书以大革命中的川大英烈为研究对象,回顾了大革命时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涌现出的英模人物,尤其回顾了彭明晶同志光荣的革命生涯。本书旨在充分发掘和用好四川大学校史文化及红色资源,弘扬川大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缅怀和宣传川大学子在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突出贡献,讲好川大
以细腻笔触回溯了刘昌明院士的传奇一生。刘昌明生于战乱年代,辗转求学,矢志于水文探索。在学术征程中,他于西北铁路沿线精准构建水文计算模型,为工程筑牢根基;深度钻研南水北调工程,科学权衡利弊,精心规划水资源配置;全力攻克华北节水难题,创新理论与技术,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率先倡导生态水文前沿理念,为水生态和谐发展保驾护航。本
孙承纬,爆炸力学专家。他提出的爆轰传播和驱动的计算模型,论证激光辐照效应的联合作用模式,为中国核武器起爆技术和综合性能的提高以及强激光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倡导并开拓中国电磁发展、磁通量压缩技术的实验研究,领导开展对电磁驱动准等熵加载前沿领域的探索,推动了核武器物理实验室模拟研究工作。
本书是关于现代学者施蛰存先生最详实的个人传记,按年编排,每年内按时间纂辑施先生的主要经历、与施先生有关的社会大事与人物。增订本新增30万余字,细化、确切、匡正、完善和丰富“初版”原有的内容、细节,以及编年体例,以“引文”形式增补撰述,去伪存真,并校勘相关文本、史实,坚持“事录有据,录有出处”,并强化既审慎使用“引文”,
清史馆由民国政府设立,属官方修史机构。该馆累计聘任总纂、纂修、协修、提调等一百余人,所聘主要是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已有声名的科举文人。本书既是对清史馆这一机构的研究,也是对清史馆文人群体的研究,同时也利用清史馆未刊稿本对《清史稿》编纂过程进行了考辨。本书首次提出“民国时期的光宣文人”这一分析框架,考察了清史馆同人在史观、
1974年,梁实秋与韩菁清在台湾相遇,随后相濡以沫十三载。本书精挑细选了80余篇能直触俩人内心情感的书信,向读者展示爱的温馨,爱的纯真,爱的甜蜜,爱的启示。虽逾古稀仍坦然奔赴爱情的大文豪,其书信字里行间透着真挚热烈。这种无视年龄、饱含热情的爱情观,不畏闲言碎语敢于遵循内心的赤诚,在这一封封书信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修订及精选系列)。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兵部侍郎。本文论述于谦的生命历程,有四种境界: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登上历史舞台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创作白话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凌濛初,从他的生平经历、思想发展、文学贡献、社会交往等娓娓道来,尤其描写了他创作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拍案惊奇》的过程,让读者对这部小说有了别样的认识,同时还注意叙述凌濛初生活的社会环境、师承传习等。可以说,本书是国内少有的全方面描写凌濛初一生的传记,具有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