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城市(城市建筑设计实务)
《住区环境设计/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教材》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为住区环境设计的概念与认知,解析住区环境设计的内涵与外延,讲解影响因素、基本原则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等内容。第二章为住区环境的组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口、道路、场所、绿地四部分。第三章为住区环境构成元素设计,分析铺装、台阶与坡道、水景、石景、景观建筑、构筑
北京小西山北麓浅山区域,是北京市规划提出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关键连接点之一。该区域属于浅山区和受浅山区影响的平原地带,由于受到首钢工业区域的污染影响,且位于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的交接地带,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浅山山地以外,该区域主要包括首钢工业区、新建住宅区、自然村庄和,且存在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发展潜力巨大。本
《城市公园设计》(原著第二版)是基于西欧和北美一些重要的城市公园案例的研究。第一版出版于2001年,涵盖了20个公园,此书也出版了中文译版。第二版出版共包含有30个公园,增加了10个较新的案例。本书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公园的历史,包括为何选定,选定时期的场地条件,负责设计和建设的主要人物,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促进公园发展的个
本书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从多维度探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机制与案例,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本书共8章,包括绪论、特色小镇空间发展问题解析、CAS理论视角特色小镇空间发展系统构建、特色小镇产业聚集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特色小镇文化多样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特色小镇生态非线性空间发展系统分析、CAS
本书围绕湾区城市设计与科研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话题,分别在共生型韧性城市与创新型产业办公、TOD慢行公共规划与谁、以多专业整合应对湾区时代“产城一体”、科技产业园、湾区人居人居环境思考、一体化装修关键技术、智慧停车的产业融合与技术创新、垂直社区关键技术等以及香港建筑师负责制等领域,结合湾区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论述。本书
本书梳理了2018-2019年城市发展的*新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城镇化进程、空间规划与城市治理、城市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与城市环境、人文城市、乡村振兴与乡村人居环境等。本书从政策指引到项目落实、从城市现状到改善手段、从国际接轨到地方实践,使读者了解中国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课题成果第一章为发展与转型——生态文明时代的绿色城镇化之路,阐述了我国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问题、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五类底线、三大陷阱。第二章为4生态与智慧——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对现存的生态、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态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共生与永续——智慧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基础--共生城市
本书依托2018年春季北方四校(内蒙古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烟台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进行的建筑学四年级联合城市设计课程,以鲜活的一手资料,完整清晰地阐述了选题筹备、教学实践、汇报交流、学生设计作业等方面内容,从而翔实生动的呈现了四校联合设计的全过程。
本书作者10年前的著作《连贯式生产性都市景观》的续集。在书中,作者更新和扩展了“都市农业”和“生产性城市”的理念,描述了10年来都市农业的发展,并为规划者和设计师延续2005年以来都市农业的城市设计理念提供新的理论资源。在本书中,作者研究了*新的世界范围内的都市农业,把生产性的都市农业引入城市景观的,并作为可持续城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