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三部分:热血豪情慨而慷、黄河儿女多奇志、诗情画意黄河图。收录《滚滚黄河见证八千晋人当红军》《黄河岸边的摩托声》《黄河边的歌声》等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姑苏古城是苏州最靓的品牌,是最江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书稿聚焦苏式生活,汇集了一大批苏州文史学者、作家的文字,全书文章共计15篇左右,从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入手,展现苏式生活的特点。文章内容大多围绕姑苏区展开,但又不局限于区的概
《[嘉靖]应山县志》三卷,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本志记应山沿革,志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前有《序》,下卷后有《后序》,无目录。卷上含建置沿革、分野、疆域、风俗、山川、户口、土产、赋役、城池、武备、古迹、职官、科第、人物、祥异等门。卷中为艺文门上诗目。卷下为艺文门下文目。《[康熙]应山县志》七卷图一卷,清康熙十二
《[民国]英山县志》十四卷首一卷,徐锦修,胡鉴莹等纂,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印本。牌记镌:“民国九年重修英山县志毛青云堂梓。”本志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辑,由湖北省图书馆彭筱溦负责整理。志分十四纲:地理、建置、赋役、学校、兵防、外交、交通、实业、秩官、选举、人物、列女、艺文、杂类,凡九十六目,除十三、十四卷外,每卷首
本书为《[乾隆]英山县志》二十六卷首一卷,为荆楚文库方志编之一辑。是志为清张海修、姚之琅纂,为清乾隆二十一年刻本,记湖北英山一地之图考、沿革、星野、疆域、山川、建置、学校、典礼、赋役、古迹、风俗、职官、选举、武备、名宦、人物、忠烈、艺文、杂纪等内容,为地方志研究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方志资料,对保存地方史料、传承地方历史文
本书以县治的历史沿革、风情风俗、名人名居,民间传说、文物古迹、重大事件等方面展现仁居古城的历史风貌和深厚文化沉淀。全书内容丰富,体现了仁居悠远的历史画卷,动人的民间传记以及弘扬了国家情怀,也体现了作者的乡心、乡愁。共分为14个部分:一、古城千秋;二、地名缘由;三、邑宰英明;四、平远光复;五、红色记忆;六、文物古迹;七、
本书展现了清代嘉庆时期武汉地区长江两岸的山川人文风貌:长江一泻千里,龟、蛇二山隔江相望,黄鹤楼清晰可见,楼左侧是胜像宝塔,楼东侧即为招鹤亭。画面青绿雅致,意境悠远,既是清代文人在武汉地区雅集盛会的一次记录,也是今人了解200余年前武汉地区山水形胜的重要实证。内容包括:城市风貌,历史变迁、名人足印、特色文化。
本书正文前有概述、大事记,主体部分包括建置区划、自然环境、人口、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水利、镇村建设、交通·能源·邮电、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综合管理、政党·社团、人大·政府·政协、民政·公安·司法、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等内容。本书全面而翔实地记述了扬州市杨寿镇的发展历史、地
《湛江市霞山区革命老区发展史》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发展史》丛书的一种。本套《丛书》集中体现了当地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注重突出老区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弘扬和宣传,促进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图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历史的真实性、事件的准确性与内容的可读性相统一,对推动老区脱贫攻坚,振兴发展具有实用性和参阅价值。本书
本书是《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的姐妹篇。从唐诗中的生活风物这一侧面,努力呈现古都洛阳的细节面貌。有如一幅古都洛阳的城市导览图,依循由外而内的空间顺序展开书写,从都城周边的驿道、离宫至城内的宫阙、河道桥梁、里坊与寺院,囊括了唐代洛阳大部分的地标名胜,结合这些地标上留存至今的文化遗迹、历史记载与传说,描画出一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