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乡村要怎样建设?各种乱象的问题症结在哪?10年的时间,300多个乡村的实地调研,20余项乡村建设案例的亲身实践……本书归纳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乡村营建的策略,尝试建立一套系统的乡村规划建设方法体系:从文化培育,到规划理念、景观治理,直到建筑单体设计一系列的总结,提出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观:谨思慎行!要缓而不宜操之过急;
本书将规划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行为,以政府规划管理职能部门及其规划实施管理的实践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组织理论与治理理论的视角开展一系列研究。首先是关于组织变迁的理论基础,然后梳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脉络,特别强调了与外部制度环境变迁的相关性。接着分别从组织内部、组织间以及央地关系等不同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对组织行为应对
本书聚焦的“CABE”(建筑与建成环境委员会),是基于英国国家政府认可参与并辅助各级政府开展城市设计管理工作的全国性非政府公共组织。全书分为五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和行文结构以及“设计治理”的理念,即“通过重塑国家许可前提下多元主体介入设计控制的方式和过程,使建成环境符合公共利益”。第二部分
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分支,是建筑、园林和自然山水结合的典范,书院往往选择山水优美之区,林泉清净之地,相宜布置,达到很高的造园水平。但是遗憾的是,对于中国古代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北京和承德为主的皇家园林,以江南和岭南地区为主的私家园林,以著名山岳、湖泊为主的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区这些大众园林,对于同属中国古代园林
本选题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理论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街道、街道品质、以及街道品质提升的内涵,讨论了街道的类别,影响街道品质的主要因素,街道品质提升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诉求,同时分析了中西方语境及实践中街道的差异,并提出了街道品质提升的路径与方法;案例篇分析了已经完成了规划或规划实施的中外城市街道
小规模、分散布局是山地城市边缘区农林用地存在的普遍形式,用地固有属性与山地地域及城市边缘区域特征叠加,使其对于城市与自然系统具有较高的复合服务潜能。但因斑块规模较小,未达划入法定保护区域标准,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易遭到集约农业生产、城市建设行为等蚕食及环境问题转嫁,成为建设区外围的环境症结。在多部门协作以实现环境资源整
本书进行了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常用的模型归纳总结,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软件集成,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操作简单、功能齐备的软件工具。主要内容有: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基础,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实现,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本书附有软件光盘、用户使用说明书及应用实例
本书立足城市中心区存量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弥补以往社区生活圈研究不适应新的国家标准体系、社区生活圈建设尚未充分结合行政管理单元等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城市中心区社区生活圈智慧化建设方法,形成涵盖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社区生活圈数据库构建与面向智慧化建设的社区生活圈配套设施空间布局评估与优化的方法体系:以天津市河东区为例,系统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本选题介绍了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从认知、问题、目标、策略和图纸几部分详述了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和结果,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专著首先澄清了“紧凑”的概念内涵及“紧凑”策略的研究与实施目标,认为基于“紧凑”概念的两个基本点,其目标可以被分解为针对土地高效利用的客体目标和针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主体目标;而对“紧凑”策略涉及到的利益主体、策略多重目标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时机选择等方面的认识都为在我国展开“紧凑”策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从欧盟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