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记者的诗与远方
《两地书》是1925年3月到1929年6月间鲁迅和许广平的通信结集。从厦门到广州,从北平到上海……鲁迅和许广平从师生,到知己,成爱人。霍乱时期真挚的新青年的对白,诉说了一段“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爱情。
槜李为嘉兴地区的古称、别称、雅称。本书搜集整理了“槜李文系”“槜李诗系”等嘉兴地区的相关文献十三种。其中除清敦素堂刻沈季友所辑《沈南疑先生槜李诗系》、清宣统刻胡昌基所辑《续槜李诗系》外,皆为稿本。包括清忻虞卿辑《槜李文系》、张元济等补辑《槜李文系》、清胡昌基辑《续槜李诗系》(两部)、王成瑞辑《再续槜李诗系不分卷附鹦湖词
深圳特区诞生之际,正是“报告文学”借助“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环境重新恢复活力的一个时期,它以其宏大视角、政治敏感以及对重大题材、敏感问题的天然嗜好抢占先机,很快成为特区文学中优先发育的写作门类。 在世纪之交的一段时间里,那种牵动城市情绪与社会神经的“特区报告”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深圳从
文学史上常常会有一些“发轫之作”,如《狂人日记》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班主任》之于“新时期文学”。如果要给深圳“新都市文学”寻找起源,那么,最接近这一标准的作品应该是深圳作家刘西鸿在198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你不可改变我》。1994年,深圳市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刊物《特区文学》提出“新都市文学”口号。该口号在国内
社会“底层”的生存状况历来是文学的重要题材,但是,把对小人物的书写如此隆重地命名为“底层文学”,并将之讲进一个大时代的故事之中,这无疑是一个特定时空内的独特“发明”,这个发明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变迁以及知识分子的自我想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也就是说,“底层书写”的重要性并不是自明的,这种重要性只能来自特定的“
就“打工文学”的多重功能而言,它首先是一个“地方文化符号”。深圳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对于一个如海市蜃楼般突然出现的“国际大都市”而言,焦虑来自文化与历史的匮乏。因此,创建文化符号来回应“深圳是文化沙漠”的批评与质疑,也就自然成为深圳文化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文学”的命名与推广,与这种文化焦虑不无
本书是一部影印辑录整理的学者李蔚洲文章和书法墨迹手稿的专题文献资料集,具有一定的文献和书法艺术价值。李蔚洲,原名李进兰,山东单县人,1934年出生。曲阜师范学学院教授。957年8月至1959年8月就读于曲阜师范学学院中文系(其间担任党支部副书记,1959年5月4日被评为曲阜师范学院“三好青年积极分子”),1959年8月
《超实用的语文工具书》将小学阶段常用的多音字、形近字、褒义词贬义词、容易读错或用错的词、成语和异形词分门别类地汇集成册,书中图文并茂,每个词条都配有释义、例句,非常方面查找,是帮助小读者学习语文的好帮手。图书内容编排科学,实用性强,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字词句,夯实基础,提升语文素养。 分册简
《呐喊彷徨》是现代文学大师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本书共收录了25部小说,作者以启蒙思想和人道精神,塑造了一批现代文学史上的深入人心的文学形象,如阿Q、狂人、孔乙己、祥林嫂、闰土等,对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陈腐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表现了对民族存亡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迫切希望。本书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被誉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