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宋瓷谈鉴赏、论学术、记人事,并收入八百余幅宋金时代瓷器图片,包罗了公私收藏的精华。通过雅洁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为中国国宝的器物之美,理解中国民间丰富的创造力和蕴含在器物中独特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齊太公吕望表研究》詳細考證了《齊太公吕望表》的製作與保存流傳;第一次撰寫較爲完備的學術史,並訂正譌誤,提出符合實際、高效率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遍尋記録與拓本摹本,考訂碑刻斷裂經過、文字磨泐歷程,對《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斷代,將《齊太公吕望表》拓片時代分爲7期,細緻而可靠。對《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自明代以來
《看展去:博物馆里的中国与世界》集结22篇观展感悟,将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借展览与文物述说起源、发展、交流与衰落。出土文物不仅是先民的生活剪影,也映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对展览主题思想、布局、展出文物的介绍说明配以300余张照片,将展览现场生动地还原在读者眼前,弥补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直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00年)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场所。1982年2月23日,北岳庙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岳庙主体建筑德宁之殿是我国现存元代木结构中**的古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的古建筑
玉器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标志,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制度的研究成果,分“玉之辨”“玉之用”“玉之埋”和“玉之史”四个主题,从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材料三个维度,对当时的玉器和玉文化等诸方面做出了具有深度的综合考察,希望由此揭示中国早期玉器所蕴含的礼制
本书是容城县文物事业历史上第一部专业书籍。共收录文物考古调查、发掘等学术报告16篇,文化、文物研究16篇,附录3篇。旨在全方面反映文物考古工作者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为历史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资料提供便利,促进文物考古及容城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的开展。适用于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等相关学科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分十章,内容包括:川南明珠、保护利用、病害险情、测绘与保护研究、抢救保护项目概况、抢救保护组织实施、文化保护古法新技、危岩体加固检测分析、项目检查验收和整改情况、造像石刻新姿等。
本课题从建筑装饰的角度,从整体建筑和建筑图像两个方面全面研究了汉画像石、画像砖的建筑装饰艺术,探讨了汉画像石的空间营造规律,汉代建筑形象、技术、构件,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关系,全面了解汉代建筑的营建与装饰文化,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本书收集14篇论文,分别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等出土文献进行研究,收录《浅谈豆形器的自名以及它与灯名的关系——以出土资料为中心》《浅议北白鹅虢季甗中的“晏姫”》《论金文“经雍”当读为“经营”》《上博竹书字词校补》等。
本书旨在推出有关甲骨文、金文、简帛、碑刻及敦煌文献等出土文献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书中收录了《清华简<四告>篇字词笺释》《清华简八<摄命>释文商榷》《清华简校读琐记》《试论册命之“书”的体例及<摄命>的性质》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