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江涵暾撰,共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浅显易懂,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为底本,参照其
《石室秘录》是清初著名医家陈士铎的临床代表作之一,全书共6卷,相对应地分为64组、128法。该书承《素问》治法理论之旨,创造以治法为纲的分类方法,这种别开生面的分类法对于提高读者辨证论治水平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书中收载方剂共500余首,除保存有大量民间单方、验方之外,陈氏由古代名方化裁的方剂将近300首,其中的不少方剂
《寿世保元》为明代国医高手龚廷贤晚年所撰,全书共10卷。卷一为总论部分,涵盖了中医非常实用、非常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重要基础理论,包括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内容;卷二至卷九为各论,分别论述内科、五官科、眼科、妇人科、小儿科、外科等病症的辨证论治,涉及病证150多种;卷十记载了单方、验方、通治方,以及邪祟
《针灸资生经》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1195年,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学著作,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全书共7卷。卷一所载腧穴365个详述腧穴定位和刺灸法,并配有腧穴图;卷二是王执中的针灸论文集,集中体现了王氏对于取穴、施灸、灸后护理、针灸禁忌以及针药关系等针灸学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卷
《儒门事亲》由金代著名医学家张从正所著,后经其门人整理而成。初刊于元中统三年(1262)。书凡15卷,实乃张氏10种医著,即《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十形三疗》《杂记九门》《撮要图》《治法杂论》《三法六门》《刘河间先生三消论》《治法心要》《神效名方》之辑集。《儒门事亲/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系统记录和反映了张氏的学术思
"艾灸是一种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在我国中医史上一直占据着比较重的地位。至今,国人还是喜欢用艾灸来治病、保平安,并成为大家很熟悉的一直治病保健疗法。目前,艾灸类产品品种繁多,销量火爆,如艾条、艾绒、艾灸盒、艾灸贴等,这些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艾灸类图书的繁荣。我们通过查询目前知名的两大图书电商平台,发现当当网上与艾灸有关的产品
清代医家程钟龄所撰《医学心悟》是集中医理论和临证经验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以观点鲜明、高度精练、论述全面、简明实用而深受历代医者喜爱。原书的3篇序言充分展示了程钟龄的医术德行、治学精神和刻印此书的初衷;首卷集中体现了程氏的中医学术思想和创新探讨精神;第2卷着重论述了程氏对《伤寒论》的研习成果,是全书**创新思维、最富
印会河教授是中央保健医、首都国医名师,也是我国第一批中医教授,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曾先后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中国北京’同堂杯‘中医药工作60年特殊贡献奖”。曾到日本、美国、欧洲进行学术交流,受到高度赞誉,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载入《英国剑桥
本书为《国医大师文丛》系列,丛书汇集诸位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诊疗经验、医论医话、医案精华,是他们几十年临证的心血凝聚,是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升华之物,其精辟之论、金石之言,弥足珍贵,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也是现代医史文献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本套丛书的出版,必将进一步传承岐黄薪火,弘扬中医学术。国医大师徐景藩教
乐德行先生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是全国第批、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收集整理了乐德行先生诊治脾胃病、乳腺病、肝胆病、皮肤病、心脏病及其他杂病的验案,按语详实,分析透彻,处方用药经验得到了充分展示,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