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七章,从景区游客高峰时段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成因、国内外 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开始,在研究景区游客高峰时段与景区容量的辩证关系、高峰时段调控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基础上,提出了景区游客高峰时段管理体系,并将调研中的部分景区游客管理实践汇编成章。 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开展国家行业标准编制的研究并取得的本书成果
《基于演化博弈的区域旅游合作与冲突治理:以武陵山片区为例》将以演化博弈论为建模工具,以武陵山旅游合作区为案例,采用仿真数据和真实数据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同时辅之以谱系图法、关系网络分析法、历史比较法侧面应证博弈模型解释可信度,揭示区域旅游合作参与主体动态演化的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检测区域旅游合作与冲突原有治理策略的有效性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即四川社会与文化、四川著名景点和导游带团技巧。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四川的历史文化、社会概况、餐饮文化等内容。第二部分选取了四川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区加以介绍。第三部分举例说明了英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技能。
《中国旅游评论(2018第4辑)》分为旅游大讲堂、理论热点、产业评论、旅游学人茶座、国际案例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基于社交图片大数据的入境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旅游特色小镇形象建构的内在机理研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免税业机遇分析、整合ICON模型:基于旅游开发的达东村地方品牌化思考等。
《北京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8)》由总报告、行业发展报告、热点与趋势专题三部分组成。主要内容包括2017-2018年世界与中国旅游业发展大趋势、2017年北京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17年北京会议业发展报告、2017北京展览业发展报告、2017北京旅游电商发展报告等。
《京津冀旅游“枢纽-目的地”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京津冀旅游一体化战略研究》从旅游交通、旅游企业、旅游公共服务以及大型节事合作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国内外比较研究、评价体系构建、旅游经济分析等方法,在分析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明确各自战略定位为抓手,实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1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旅游组织
本书是三亚市近年来开展全域旅游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探索。全书比较系统地回顾和梳理了全域旅游的由来和理论发展,分析了三亚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机遇与挑战,总结了三亚近年来开展全域旅游的实践探索、丰硕成果和理性思考。
《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根据陕西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态性与适应性管理模式,架构了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框架,旨在推动陕西省乡村旅游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指导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陕西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
本研究报告以成渝经济区为实证研究区域,围绕休闲客流空间扩散展开研究,集中讨论休闲客流空间扩散规律特征、动力机制、供求契合度以及区域综合效应,是"环城游憩带"研究与"旅游流空间扩散"等相关研究的深化和延伸等内容
《亚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理论,提出亚旅游目的地概念。理论研究方面,对亚旅游目的地的鉴定方法与纲要进行解读,从旅游功能区理论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视角分别对亚旅游目的地进行专题研究。实践应用方面,探讨了亚旅游目的地营销与形象升级策略,论证以特色旅游产品促进亚旅游目的地转型途径,针对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