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近期中国社会历史学术前沿的成果,共收录论文4组论文,一组学术述评、一组述评,共21篇文章,包括:唐宋社会生活研究、物质文化与生活俗尚、医疗社会史、文献与社会等几个方面,资料丰富,论述严密,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线索和借鉴。论文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的礼仪习俗与生活、近代时期的社会生活、近代城市社会研究、图像与社会、清
《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探索/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丛书》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书围绕“忠”“仁”“志”“强”“善”“诚”“礼”“孝”“勤”等核心词语进行解析,再现优秀人物故事,展示形式多样的
《给孩子的中国通史》(全四册),原名《中国史话》(又名《中国的故事》),是商务印书馆在1931年出版的一部面向中学生的通史读物,也可以说是一部开历史先河的青少年中国通史通俗读物。它上起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下讫五卅反帝运动,数千年的历史往事娓娓道来。原书四册共八十章,今删节其落后时代的部分,共计七十八章。正文以文字叙述为
作为《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
本书是对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其发展状态的一个关注,主要视点仍然聚焦于理论与方法、书序与书评、学术综述等三个部分。
2010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界和中国社会史学界最突出的变化莫过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研究的异军突起,其研究队伍建设和资料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且大量集中在学科基本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区域和农村社会及与现实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建设、社会生活问题等领域。本书选取30篇该领域学术文章,从“定位与框架”“
中国文化概论十五讲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古时期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之事)、三十世家(记诸侯、勋贵的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言行事迹)、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
本书是文史学者胡文辉在“六合丛书”名下编定的第四本文集。可看作《洛城论学二集》后续,但较之少了评论性的文字。所收文章大抵属于徵文考献一类,可归入胡适之所谓“文史之学”范围。文章按题目分为四类:第一类有关古代问题的考证,后三类皆属近代问题,其中多牵涉近世人物,勉强区别为学术史、掌故两类,又有若干名言考原的文字,则别为第四
《中国文化要论》为讲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人文社科类图书。《中国文化要论》采用“以点及面”“择要而论”的新颖形式,避开对传统文化的泛泛而谈,亦不刻意求全,而是撷取其中精要之处进行专题讲论。《中国文化要论》分为国学哲思、礼俗教化、文学经典和人文艺术四篇,每篇下设五章,内容基本涵括了传统国学之主要思想、华夏礼俗之基本精神、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