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南14千米的石佛村,背依白鹿山,南临涧河。石窟整体布局严整、雕造艺术精湛,浮雕规模大,乃北魏中晚期至唐时期中原中小石窟之代表作品。该石窟原有洞窟六座和寺院建筑,现建筑已无存,仅存洞窟五座。窟内计有佛龛四十六个,造像一百二十余尊,浮雕佛传故事四幅。窟形制有中心柱式、三壁三龛式和禅窟几种。窟顶有平
本书收录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仲尼》《曹沫之阵》两篇,共57支竹简,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简照片,相关情况说明,释文注释,《仲尼》与传世典籍内容对照,上博简《曹沫之阵》编联及摹本,参考文献及引书简称表,字形表及竹简信息表等。《仲尼》共廿六章,记录孔子言论,属儒家类文献。部分内容可与《论语》《礼记》等对读,部分章节未见于传
本书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为研究对象,以原为册书但现已散乱然且保存较好的木质两行简为切入点,对其中部分册书进行复原研究,旨在揭示五一简册书的基本面貌,为相关整理研究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册书文本和样例,从而促进五一简研究向更广泛和深入的层面发展。本书内容如下:一、在对木质简牍进行重新缀合和释读的基础上,对百余份册书的首简、
丛书共3册,分别为永乐宫、法海寺、敦煌壁画。此三处壁画是中国寺观壁画中的精华,其代表作品更是白描粉本范画中的经典作品,广受业界人士推崇。读者在初学国画时理应从白描摹写入门,学习掌握用线技巧并融会贯通,学为所用,这是国画学习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丛书为了让广大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壁画的造型之准确,线条之精准,领略白描之美
本书系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结项成果之一。本书作者在广泛调研中国华南地区古代体育文物及考察相关遗迹的基础上,从原始体育、古代游戏与娱乐、博弈文化、传统武术和竞技体育五个方面,通过大量文字及150余幅文物图片,翔实地记述了华南地区古代踏舞、投壶、六博、武术、角抵等体育项目
为切实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携手中国联通、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公司共同针对革命文物服务党史学习进行了大数据分析及案例收集。本书通过100个红色纪念馆、革命旧址的全国游客大数据分析及1340个纪念馆的行业信息统计结
东汉永寿四年(158年)七月,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带领秦人孟伯山等6人,在今拜城黑英山乡喀拉塔格山博孜克日格沟修亭,完工后在旁边的石壁上刻下8行共108字,记录他们作亭之事,所刻即“刘平国刻石”。本书为“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与会者论文三十余篇,学者们围绕着“刘平国刻石”及相关问题、西域文献与西域历史
本书在全面收集和梳理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史前至夏代漆器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对中华文明早期漆器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本书首先按照出土遗迹单位梳理出土漆器,继而对这些出土漆器进行类型学分析和组合分期,以及生产工艺(包括制胎、髹漆与装饰等)、流播与器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探究特定时期内漆器在物质文化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