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大学“土壤污染过程与修复原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徐建明教授及11位骨干教师为主撰写了《土壤学进展(第二卷)》一书,内容涉及土壤有机污染过程与机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健康风险评估、土壤养分水分循环与微生物生态等,共12章,每章均为作者所在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内容丰富,成果丰硕。
本书基于2004-2011年完成的海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的“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区分不同地理地质背景,分别计算了表层(0-20cm)和深层(150-200cm)土壤54项元素和指标的主要地球化学参数,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中位值、众值、算术平均值、几
本书从大宝山矿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调查入手,采用野外原位小区模拟径流冲刷试验的方式,研究大宝山矿区水土流失特征,识别土水土流失影响关键因子。在对大宝山矿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植被恢复限制因子研究基质改良技术,通过研究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富集特性,筛选大宝山矿区生态修复的适宜植物种,对极端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植被
本书以2002—2005年期间开展的浙江省主要平原耕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与其他期次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估算杭州湾南岸典型农田的土壤碳储量,评价土壤固碳潜力,为浙江省从土壤固碳增汇角度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研究》集合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新疆林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在伊犁河谷近10年的合作研究成果,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取样分析、径流小区监测与模拟,分析了伊犁河谷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现状、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提出了伊
本书以作者们参加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科研杰出人才赴美国培训团”专家授课、实地参观等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各自科研工作及对土壤健康的理解编写而成。全书从土壤健康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入手,对国内外特别是美国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阐述了土壤健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土壤健康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作物产量
本书是陆表蒸散遥感的理论著作,系统阐述蒸散原理以及能量平衡各分量与影响蒸散的关键参量的模型、监测及观测方法。全书共9章,第1章阐述蒸散原理;第2~第8章分别介绍大气边界层、饱和水汽压差、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地表净辐射、地表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的影响因子、地面观测方法和遥感估算方法;第9章介绍蒸散尺度转换。《BR
本书介绍了黄土高原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过程,厘清了其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阐明了土壤养分、土壤水文、土壤水蚀效应,并初步探讨了适度干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构建了生物结皮的人工培育恢复技术体系,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了小规模应用示范。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修复途径,生物结皮人工培育恢复的产业化终将在水土保持
《中国土系志·新疆卷》在对新疆区域概况和主要土壤类型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高级分类单元(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和基层分类单元(土族-土系)的鉴定和划分。本书的上篇论述新疆的区域概况、成土因素、成土过程、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土壤分类的发展以及本次土系调查的概况;下篇重点介绍建立的新疆典型土系,内容包括每个土系所
本书针对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的营养元素,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深入研究了近30年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关中地区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综合质量。主要内容包括:区域土壤养分研究合理采样数量确定与空间估值,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元素空间特征及其动态变化,铁、锰、铜、锌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