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心思想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已经走过的路和现在正在走着的路的最新探索,进一步论证由马克思恩格斯最先发现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性,进一步论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的分析方法,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各个主要历史阶段的社会运行力量、运行机制和规律,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建构。通过对世界
本书分为四章:第一章学习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介绍了张舜徽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经世思想及20世纪50年代开始系统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程。第二章文字学研究,重点考察了张舜徽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文字学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其文字学研究的深刻影响。第三章思想文化史研究,展示了张舜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
为迎接云南大学即将到来的百年校庆,本书汇编了1923—1949年间在云南大学任教期间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的学术论文而成,其中包括钱穆、顾颉刚、吴晗、白寿彝、方国瑜、王庸、翁独健、纳忠等27位著名学者的50篇论文,这些论文除了个别几篇已见于学者文集之外,将近一半以上的论文缺乏整理,例如:钱穆的《论清儒》《中国思想史六讲》、
《史学要义》四卷,补卷一卷,凡五卷,明代卜大有辑,徐栻作叙。有万历五年(1577)刻本,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后世未曾重刊。本书辑录了明代及其以前史学名家讨论史学的作品。其辑录篇章,文体涉及疏、表、事状、书、论文、序、跋、传记等,内容集中于历代史官、史官制度、作史义例、史馆修史、史法、正史、杂史等诸多方面。梳理了上起西汉、
本书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历史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思考;重构“国家”与“社会”的历史学话语叙事;关于“民族国家”历史叙事的反思;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经济史的话语体系问题;城市中国三大体系的建构与挑战。
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书提供了对于世界历史秩序及其未来的不同于西方文明的视野与思路,在“上帝之死”的虚无主义时代,它提出一种在历史内部把握历史意义、建立历史性生存的开放历史观,这是一种与历史终结论截然
本书曾于主要对文化概念和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作者认为,历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和文明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由此,作者不仅深刻分析了历史学的性质和撰述方式,尤其对文化和文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详尽阐释。他区分出的“大文明”和“周边文明”的类型,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的来源。该书的特色是深入浅出,
本书是系列出版物“新史学”第31辑,本辑重点论述“历史的荆棘”,本辑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阶段性成果。在“专论”专栏,遴选论文12篇,重点研究了古罗马和法兰西重大的历史问题,很多观点和选题是目前国内史学界没有涉足的领域,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国内世界史研究;“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栏
本书系列图书主是历史学考研学生用辅导书,共分《中国史论述题》《世界史论述题》《中国史名词解释》《世界史名词解释》《中国史大纲解析》《历史学统考一本通》《中国史自主命题一本通》《世界史自主命题一本通》《习题演练》9种,是对历史学教材的一次细致的梳理整合,将知识点与真题融合精讲,本套丛书涵盖了论述题、名词解释,以及统考学校
本书主是历史学考研学生用辅导书,共分《中国史论述题》《世界史论述题》《中国史名词解释》《世界史名词解释》《中国史大纲解析》《历史学统考一本通》《中国史自主命题一本通》《世界史自主命题一本通》《习题演练》9种,是对历史学教材的一次细致的梳理整合,将知识点与真题融合精讲,本书涵盖了论述题、名词解释,以及统考学校和自主命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