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经传集解》即《左传》,晋杜预将《春秋》与《左传》合并,为之集解注释。《左传》是我国古代史学的高峰,同时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由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组织若干专家学者作家共同努力编撰而成,依历史时间顺序,描写了从城市的起源到经历各种外来文明的占领一直到二十世纪末独立至今的数千年历史,系统呈现这座城市历经的苦难与辉煌。对撒马尔罕与古代中国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关联描写贯穿始终。
学理日本(学术中国文丛)
《塔拉兹传:根脉深沉的丝路古城》是丝路百城传:哈萨克斯坦卷重要读本。在本书中作者以理性而不乏情感的笔触系统梳理了哈萨克民族起源、塔拉兹市以及哈萨克汗国的发展历史,对处于定居农业区域和游牧区域交界地带非常独特的草原文明进行了深入阐述,这里的山水风物、伟人圣贤、文人志士以及古今变化也得到系统呈现,对城市与丝绸之路的历史关联
有的故事从终结开始讲起 理想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永恒的讨论话题。上世纪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的影响,在两人关系中也有所折射。如何建立并保持好的关系?分离使风险和机遇并存吗?怎样的亲密模式对于个体、婚姻和家庭,甚至社会最为有利?在无法忍受之时,人们又如何下定决心结束一段关系? 本研究聚焦于个人生活和家庭变迁中的一个阶段离婚,它涉
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离奇荒诞的传说故事,为日本文化增添了一层怪异面纱。细细探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古代日本,又会发现:日本文化在本质上依旧停留在更为古老的神话时代。神话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灵,透过神话传说,不仅可以了解一个文明早期的发展轨迹,甚至有可能探知其原生性格。 本书以日本极富特色的神怪文化为切口,立足文化比较
两汉史籍中的安息,是帕提亚国王阿尔萨息一名的转音。张骞西使,安息之名渐传入汉代中国。书名选取安息,主要考虑是安息乃汉代中国对帕提亚帝国既有的称呼,也是汉语读者较为熟悉的名字。不过,由于西方国际学术界多用帕提亚这一名称,因此,本书在以西方史料为依托叙述帕提亚人的建国、扩张以及与罗马之间的战争时,多用帕提亚,在讲述帕提亚人
《爪哇史颂》是印度尼西亚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也译麻喏巴歇)的一位宫廷诗人普腊班扎(Prapanca,笔名)所写的赞美诗。全诗共98个诗章,译成中文只有3万余字。但这部诗作不仅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有无可替代的史学价值。这部诗作对满者伯夷王朝最辉煌的时代做了全景式的描述:几乎涵盖整个马来半岛的政治势力版图,
《阿拉伯研究论丛》是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办的关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内容聚焦于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论坛为依托,选取学者于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编选成册,以有益于国内阿拉伯研究的积淀。本书是第13期,分为“特稿”“国别和区域聚焦——多
因为游学、科举、仕宦的需要,北宋士人长期远离家人及乡里。这个现象导致了这一政治文化精英集团的成员常常无法践行其对父母的供养、哀悼及丧葬义务。本书强调,士大夫生活中存在的履行家庭责任及追求职业理想的种种冲突,既未降低孝道在他们自我身份标识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减弱入仕对士大夫的吸引力。相反,北宋政府及士人自身努力调和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