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历史上的各种哲学学说,都是以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条件为前提,为表达和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代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本由施德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论稿》从历史的视角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哲学创新,对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创新的难点及对策、当代中国哲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创新及创造的基本特征、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作为哲学命题的实事求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思、共同体和互联体的哲学意蕴、历史过程中的必然与自由、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的人性及人格、经典著作文
谢地坤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第5辑2015)》收集了2014年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论文,从不同面向展示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文本研究、价值论与政治哲学研究、《资本论》及资本主义批判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五个单元,对系统了解国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的感性活动概念是其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及哲学变革的枢轴。《马克思的感性活动论研究--一个生存现象学视角的探索/兰州大学敦煌学与人文科学系列研究哲学丛书》致力于追问感性活动作为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如何可能”。为此,作者分别从发生线索、文本依据、主要内容、通达视域、理论意义五个方面对该主题予以探讨。全书自觉将马克思哲学
本书试图突破教科书哲学的解释框架,对发展哲学做出一种新的理解,即不再认为发展哲学是对具体部门发展学科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后者形成成果的进一步抽象;而是本着哲学“反思思维方式”的特性,提出发展哲学就是对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部门发展学科形成的发展理论的前提批判,这一批判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某一具体的发展理论中隐含的理论前提
本书以反思批判的眼光重新考量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多元视域及其学理动机与缺陷,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当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理论,指出唯有以“马魂-中体-西用”的方式实现古今中西的视域融通,合理配置、重组与吸纳中外
张定鑫所*的《马克思新世界观阐释形式重构》通过“学术梳理”“新世界观初创”“新世界观载体及其核心”“新世界观基本范畴”“新世界观现有阐释形式与其中国化话语”五个部分分别阐述了马克思新世界观学术史、马克思新世界观创立在本体论上的缘故、马克思新世界观系统(结构)及其核心、马克思新世界观现有阐释形式的层次分解以及党的思想路线
作者从如下六个方面阐述了对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研究:(1)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萌发;(2)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具体构筑;(3)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宏观变化;(4)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论证;(5)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理论延伸;(6)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实现方式。
《新大众哲学(套装上下卷)》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光院长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合编平装本。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力图准确判断和反映时代的新变化,对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新问题,进行新的哲学概括,并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新经验。同时,在当前各种思潮涌入中国的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自觉对此进行回应,从而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16辑,深刻论述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方法路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唯物史观、物质文化理论、精神理论做了深入研究,对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贯穿其中的科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