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时代的诗人。当时正处于魏晋之交,社会上一群文士从外表上看放浪、恣纵、旷达、不守礼法,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份内在的悲哀和痛苦。阮籍的诗寄托深远,而其志气狂放、纵逸,幽微、深隐,蕴藉深厚,在痛苦无人可诉的时候,把零乱、悲苦的内心感情用诗文表现出来。叶嘉莹先生细腻深挚地解读了阮籍脍炙人
本书是诗词鉴赏大家叶嘉莹先生对汉魏六朝时期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的鉴赏评点。叶先生从具体的诗人入手,通过对其代表作品的讲解评析,阐述了历史时代、社会现状和诗人个体的身份地位、品性才情对其作品的深刻影响,展示了整个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的整体风貌以及这一时期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其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叶先生学识渊博
《饮酒》二十首和《拟古》九首是陶渊明非常重要的两组诗,其内涵极为丰富。《饮酒》二十首虽然以“酒”为题,而其意并不在于酒,其中更包含着陶渊明对仕隐出处、盛衰荣辱、历史现实等等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真实地展现了陶渊明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挣扎和坚持。《拟古》九首的用意也不在模拟古人,而是借“拟古”之题以自抒怀抱,申述在晋宋之交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叶嘉莹在台湾广播电台授课,专讲赋体,后对讲课录音进行整理,陆续发表于2013—2016年《文史知识》杂志的“迦陵讲赋”专栏,本书即此专栏文章的结集。全书包括《芜城赋》《小园赋》《哀江南赋序》《秋声赋》前后《赤壁赋》,各篇分节讲解,梳理了赋体的演变过程,并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典故、语言常识等,使读者
本书是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叶嘉莹先生聚焦唐代诗歌的讲演集。叶嘉莹先生围绕王绩、杜审言、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张九龄、孟浩然、王维、李白、王昌龄、王之涣、高适、岑参这13位诗人进行讲解,侧重于结合人物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来讲,分析深刻,入木三分,令读者在领略诗歌的优雅与隽美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独到的用心,展
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是一位集大成的诗人。在他的一千五百多首诗中,有相当一部分反映的是现实生活,所以他也被誉为“诗史”。叶嘉莹先生结合杜甫的生平,融入自己对诗歌感发生命的理解,深入讲解了杜甫人生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对《秋兴八首》做了详细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杜甫的人生和诗心。
上海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城市,本书从上海租界空间及文化的性质和特点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家文学创作关系入手,考察了上海租界空间及文化对作家文学实践内在与外在的影响,探究了作为上海文化活跃构建因素的租界及文化是如何影响作家的思维方式、日常生活的行为方式、审美倾向与美学追求的,又是如何影响文学思潮的产生、都
有唐一代,诗人因漫游、做官、贬谪、避难等缘故来到浙东,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唐诗之路。诗人们汇聚于此,游历名山、胜水、亭台、寺观,一起集会、交游、赋诗,记录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递出丰富的人生情趣和生命感悟。沿着唐人形态各异的游历路线,体味诗人的歌咏,不仅可以洗涤心灵、涵养精神,感受浙东
本书系作者在浙江大学的博士论文修订出版。 本选题是针对整个清代云南诗歌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文章梳理了清代云南诗歌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同时将之置于同时期整个中国诗坛大环境中进行考察、分析,呈现了清代云南诗歌独立的面貌、特征和演变规律,挖掘出其具有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并对原因进行探索,对其在中国诗坛的价值和地位给
本书基于全球最大的图书阅读社交网站GoodReads读者对刘慈欣的《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流浪地球》等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性作品的评价内容建立读者评价话语语料库,通过AntConc、Python情感分析等语料库工具结合读者年龄、职业、性别、国别、星评级别等影响因素,对海外读者的评价话语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