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这包括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鸦片战争后社会危机、广西地区的土客冲突、洪秀全等人的教会活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有其深刻原因,缺乏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未能采取适合时宜的制度和政策,拜上帝教存在理论缺陷,军事战略决策屡犯错误,太平天国辖区粮食危机,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重要的
由概念、术语切入研究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及现代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形成,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路。概念史研究方法在中国学界的兴起,既有来自海外学术新方法的影响,也是现代学术研究路径在新时期的重新激发。本书从四个方面展现从“新名词”角度探讨文化史现象:(1)词语的选择,从方法论层面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日文化互动
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为基本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追溯近代华人英文著述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整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人英文著述书目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内集中出现的不同写作主题,以期呈现清末以来华人用英文进行写作及翻译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之大略面貌,并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作家本人的身份及写作的具体语境,对不
本书介绍了19世纪中叶,中国北方捻军起义的过程。该书是在蒋相泽先生于1951年在华盛顿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勾勒了19世纪50年代安徽淮北地区普遍存在的饥荒、动乱以及官员腐败的情况,论述了捻军这支公开反抗政府的地方组织的出现,介绍了政府为应对捻军所采取的措施。该书被公认为在理解19世纪中国发生的变化上具有宝
本丛书以《清实录》为核心,结合官书、内档、方志、谱牒、稗史、笔记小说等,采用中国传统史学的编年史体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结合考据学研究方法,去伪存真,考订史实,求同存异,并进行必要的注释,详细注明每一条清代海洋史文献资料的出处,便于相关研究者引用核查。本书详细搜辑清代光绪二十一年至宣统三年与海洋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19世纪20世纪之交,是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分崩离析的世纪之交,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世纪之交。新旧纠结交替,中西冲突融合组成了上一个世纪之交多彩斑斓的历史画卷。本书以“社会”为焦点,对这一时期晚清社会的社会风习、社会心理、社会思潮、社会生活、社会灾荒做出了多面的、相当透彻
本书辑录民国初期(一九一二至一九二一)专题电文、案卷、报告等史料,凡十四种:一、东三省来电;二、靖国军文告汇录;三、禁烟来电;四、各国促进国际联合协会在比京开第三次大会报告(附函电);五、关于俄蒙协约问题来往各电卷宗;六、来电钞存;七、东陵放荒案卷;八、河南民政长文电;九、保和会准备会会议录;十、新闻电稿;十一、开发西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分来华外国人有关辛亥革命记载的一套丛书。辛亥革命是一次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不仅改变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反响。对这一重大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叙述和诠释,揭示了革命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本书是部分来华外国人有关辛亥革命记载的一套丛书。辛亥革命是中次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不仅改变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反响。对这一重大事件,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叙述和诠释,揭示了革命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本书为“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外国人亲历的辛亥革命丛书”之一册。书稿为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司慕德所撰,原书出版于1912年(ErnestF.Borst-Smith,CaughtintheChineserevolution:arecordofrisksandrescue,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