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森林系统尺度出发,研究元阳梯田景观格局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建立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出适应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TM影像、无人机遥感技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元阳梯田核心区域的景观格局演变进行分析,采用实地采样等方法研究森林土壤特征、固碳能力;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当量因子法等价值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戈江原住民女真历史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第二辑,镇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渔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镇人在俗语表述、狩猎技能、捕鱼技能、祭祀与敬神、居住处所与生活用品、衣物服饰、歌唱娱乐、部落的社会习俗等几个方面的生活习俗。本书通过对女真人生活习俗的再现,全景式地还原了龙江原住民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黑龙江原住民女真历史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第二辑,嬉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不断演变、发展,沉淀成了一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后人对这项文化遗产不断地进行挖掘、整理甚至是再创作,使其仍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本书从音乐与歌唱、舞蹈与灵动美术、书法与图腾艺术三个方面
本书是一部关于记录中华畲族雷氏的姓氏文献史。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东南沿海之少数民族,现散居在福建、贵州等省。本书以唯物史观,收集整理有关畲族雷氏的源流、分布、谱牒、文化遗产和人物等方面资料,详细展现一幅中华畲族雷氏生产、生活的全景图。本书在2019年出版《福建姓氏志(第一卷)》有关畲族雷氏的内容基础上丰富拓
本书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文简图丰的对当地藏族各支系的居住区域、历史沿革、考古文物、生产生活、饮食服饰、歌舞庆典、宗教信仰和节日文化等等进行图说。为了方便阅读,图册分8个县市进行编排,有些资料可能雷同,这恰好说明不同支系之间的相同性。因主客观条件所限,图册中错漏在所难免,望行家和同胞们指正。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基诺族的由来与发展、亚热带山林中的基诺族、有序和谐的基诺族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创造、基诺族的社会习俗、基诺族的艺术生活、基诺族与普洱茶、反抗暴政的基诺族起义、传承与弘扬基诺文化的窗口。
本书为地方文化专著。作者以大理市辖区内的白族自然村落名称及考释研究为基本范围,同时涵盖自然地理、历史渊源、民俗风情、文物古迹、民俗活动、特色节日、历史人物等。考订过程中,作者结合村庄发展历史以及村庄形成之处的地理环境、周边村落、周边标志物、村民来源、村民职业,以及考虑白语变音等因素,并以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突出白语村
本书囊括八个篇章内容,分别为“文献篇”“源流篇”“民俗篇”“开发篇”“文化篇”“艺术篇”“田野篇”“保护篇”,所收录的文章都紧紧围绕“瑶族地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贴近时代,贴近本地域实际,立足于瑶族文化的整理与总结、建设与发展,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谐共生。
本书是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代表作,曾于199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编是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初对凉山彝族地区进行田野考察的成果《凉山彝家》,曾于194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是“凉山彝族今昔”“三上凉山”“半个世纪以来凉山彝家的巨变”,均是后来在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多次再访
《蒙古社会制度史》是苏联学界首部研究蒙古封建制度创建及发展历史的著作,为蒙古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了经典的解释。作者弗拉基米尔佐夫认为,蒙古社会的历史就是蒙古封建关系发展的历史。全书以时间为序,分古代、中期、近代三个时期,并借助大量不同文字的材料与典籍,细致入微、全面丰富地描绘了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他富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