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作为二里头考古发掘队队长,从事二里头考古发掘二十多年。本书稿收录了许宏先生二十多年来对二里头考古发掘工作的研究文章,有宏观的文化比较,也有微观的遗址研究,作者将二里头文化放在他的早期宏观中国背景下研究,更能同其他文化一道呈现早期中国状貌。更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
本书在研读大遗址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规范、标准和依据中所涉及的与大遗址环境保护与整治、景观营造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大遗址绿化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绿化或公园绿化,必须有一套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及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专门针对大遗址的环境整治与绿化的原则和选种方法。本书阐述和剖析了我国大遗址绿化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选种方法,进而聚
吐鲁番深居欧亚大陆内部,气候干燥,保存了大量有机质文物。本书详细研究了青铜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吐鲁番洋海墓地(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2世纪)内出土的植物遗存,探讨了先民的谷物种植、果树栽培、谷物加工、食品制作、木材利用,以及对美学、医药等相关植物的选择与开发。后,作者基于植物遗存并结合出土器物,对洋海先民的生业模
本书系庆祝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而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全书共收录学术论文43篇,内容涵盖旧石器、新石器、夏商周和历史时期考古,也涉及佛教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建筑考古、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史等领域,整体上反映了当前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和不同领域关注的前沿问题。
本书在以金沙遗址出土的实际文物为基本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翔实的古今典籍之史料,辅以大量精美文物图片,向读者揭示介绍了金沙古蜀文明的真实面容和文化风貌。本书叙述手法通俗易懂,却也引经据典,作者利用已有的学术成果加以自己的思考而作出独具其思想的推论,这使得本书也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总之,本书兼具科普性与学术性,在向读者普及以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大乘佛教的著名经典,被誉为万经之宗诸经之王。《晋祠华严石经》是以则天女皇组织中外多国大翻译家和硕学高僧于证圣元年三月至圣历二年十月(695-699)译成的八十卷本为底本刻成的石经,接近译文原貌,有着极高的艺术、文物、书法、佛学价值。本次整理出版,识读、录校了石经全文,系统编制了现存石经目录和石经异体
关中平原,骊山北麓。70万人,耗时38年营建秦帝陵。这是一座陵墓:巨大封土,九层高台,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一个帝国:墙垣纵横,道路交通,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以及严阵以待的兵马俑军团。这也是考古现场:航空遥感、科技物探应用其中,拼接甲胄秦俑,复原始皇容貌,几代考古人接续努力。这里封存着一个震惊世界的地下秦朝,还有更多
本书以作者自述的方式带领我们逆时光长河而上,走进敦煌这一举世无双的艺术天地。敦煌艺术历经中国10个朝代1000多年连绵不断的发展,特别在唐宋时期圆融、飞跃的状态,奠定了汉民族艺术审美体系的成熟自信、博大包容。敦煌壁画之中,线与色的流光溢彩;敦煌雕塑与建筑,空中妙有的艺术塑造。透过它们的璀璨光芒,可以清晰地看见中国各个朝
邹衡先生的长篇学术论文《试论夏文化》首次全面系统论证了“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学术观点,是夏文化探索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夏代历史研究和夏文化考古研究的新局面,奠定了二里头遗址是夏都的历史地位。《稽古夏朝:解读〈试论夏文化〉》将学术经典《试论夏文化》还原至夏文化探索的考古学史研究背景之中,全面、深入、细致地论述“二里头文
西丰西岔沟—西汉时期东北民族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