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研究通讯》是由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编的综合性学术论文集,本集收录的文章主要分为7个专题:“汉学论坛”收录葛晓音《从日本伎乐的戏剧因素看南朝乐府的表演功能》等5篇专文;“文献天地”收录刘玉才《日本金刚寺建治写本白居易〈文集抄〉校议》等文;“汉学人物”刊发了洪业、梅贻宝、蔡一谔致司徒雷登书信;“马可·波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自选论文集,精选11篇文章,内容涉及中国文学史的海外书写、海外汉学与本土汉学的差异、物质文化与文本,佛教与唐诗、性别与文体等诸多方面,尤其关注文学史的书写与传统文化在全球主义文化氛围中的命运与走向,对中国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进行了新颖的解读与反思,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精品著作。田晓菲教授翻译了其中
史记故事
本书是一部内容涉及国内外汉学研究、海外汉学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集,是国内外汉学学者学术交流的平台。由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多年汉学书系主编工作的阎纯德教授主编,综合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领域内的新秀们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关于不同国别的汉学研究历史述略、海外汉学家生平及研究成果、海外图书馆藏图藏书等方面。全书分有不同版块,如维也纳论
《全景图说中国历史》平装版用纯手绘大场景,以画卷式、有节奏感的图画结合少年儿童感兴趣的知识点,并辅之以简洁风趣的语言文字,从炎黄开始到中华民国的建立,选取每个朝代*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将其突出的文化特质浓缩进全景式的绘画之中,详细展开,以点带面,如仰韶文化的陶器、商代的青铜和甲骨文、春秋战国的礼乐、东汉的造纸术、宋朝的
本书收录18篇文章,内容涵盖古代经济研究、交通史研究等。大致分为两类:一为史实阐述类,如《明代“差发马”制度与河湟洮岷地方秩序的变迁》《郭嵩焘与威妥玛作为公使在公私方面的来往》《近代中国社会气象观念的转型》《以侨批为史料研究旅暹潮侨的乡土观念》等;二为史实考证类,如《蒙古国巴彦诺尔壁画墓墓主人考》《黠戛斯“为回鹘所隔”
本集为朱维铮先生《壶里春秋》的续编,所收文字均为朱先生2000年以后所作,多为发表在各类媒体而未曾集结出版的文章和未刊稿,并附有朱先生五十二年教书生涯最后一课的录音整理稿。
《讲给大家的中国历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国通史。不是为读者介绍干巴巴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而是发掘中国历史背后的深层逻辑,提供一套崭新的读懂中国历史的认知方法。系列共4辑13册,全景呈现“中国”这个独特而顽强的生命体的演进。第7册《新帝国的试验》围绕“中古历史强烈的分烈性格”,带领大家重新审视隋唐两朝的历史——在统合的表
本丛书以中华原典为基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介绍对中国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13种经典,包括:《易经》《论语》《老子》《孟子》《庄子》《孙子兵法》《荀子》《墨子》《韩非子》《孝经》《颜氏家训》《四书集注》《传习录》。
本书此次增补了赤裸生命、绵延、免疫、空间正义、行动者网络理论、异托邦、人类纪、赛博格、新物质主义等三十多个新词,经过修订和完善,针对文化研究、文化理论领域的226个关键词作出了恰当而扼要的论述,所选词条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理论潮流。一批常年研究西方文化理论或讲授相关课程的资深学者,对一些在文化理论研究中常被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