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早倡导者。他与梁启超等人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纲领,其中诗界革命的主张,力图开辟诗歌语言的新路径、新境界,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从《黄遵宪全集》中精选了黄遵宪关于文学、文化、外交等的代表性文章以及与其交往的函电多封。全书共分为《日本杂事诗》序跋《人境庐诗草》序跋文录信函《日本国志》评述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小说家、编辑出版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1932年开始写作。1938年入延安鲁艺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日报》华北版编委、延安中央研究院研究员、《石家庄日报》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艺报》编委、主编,中国作协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学讲习所副所
黄药眠,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二三十年代曾任《创造周报》编辑,抗战时期写了《抗战文艺的任务及其方向》《目前文艺运动的主流》等长篇论文,在当时中国诗歌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精选了20世纪4080年代黄药眠的代表性评论、学术论文25篇,涵盖了黄药眠关于美学、文学、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的思考和研究。全书共分为美学论
本书为新文学学会主办的文学评论集刊,本期设有有“作家语录”、“文学新势力”、“诗人档案”、“新文学史家访谈录”、“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研究”、“红柯纪念专辑”、“批评前沿”等专栏,角度新颖,文章内容丰富。
本书为作者论文谈艺之汇编,成书于晚年。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拟议深微,法语格言,在在可见,论者以为古典美学最后一部经典之作。
《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即是以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的。
十七年文学批评在整个十七年文学进程中扮演着创新革命文艺理念、整合中外文学资源、确立文学新秩序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其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新秩序,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新文艺。对作为整体的十七年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今天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近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传统在表面上出现了裂缝,然而它原是一只生生不息的凤凰,必将经过涅槃而焕发出更为灿烂的新生命。本书总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从中归纳其基本特征和核心价值,从而揭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对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进一步发扬光大其影响的广阔前景和学理根据。 本书为南京大学文学院莫砺锋教
《文学小史》内容简介:本书收了从中国文学发源史到中国文学介绍与批评两篇文章,中国文学发源史主要介绍了诗经、楚辞、书经、易经、公羊传、左传、战国策、老子、墨子、论语、韩非子、庄子、孟子、荀子、列子等传统经学和先秦诸子百家代表著作,。中国文学介绍与批评主要对诗经和楚辞先秦两大代表性文学进行深入剖析介绍。其中的严谨的治学方
台湾新文学运动研究(19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