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全书凡12卷,550万字,以编年形式著录1949-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各类文献资料,包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海外的批评史料,包括出版和发表的著作、论文,会议、活动的信息,相关政策文件、领导人或领导机构的重要指示与报告,报刊、出版物中的相关资料等,以及与文学批评密切关联的各种文学史
本书编入王安忆文学评论15篇,包括《知识的批评》《南音谱北调》《地母的精神》《自觉与不自觉之间》《纪实与虚构》《精诚石开》《复兴时期的爱情》《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刻舟求剑人》《寻找落伍者》《解密》《麻将与跳舞》《归去来》等。
该书收录了柯睿教授已经发表的6篇英文版论文《李白的卓越性诗语》《李白的紫烟》《李白〈大鹏赋〉》《蜀道:从张载到李白》《登高诗:登泰山》《法钟与经幢》,拟翻译成中文集结出版。
本书再现了贾平凹在礼泉县进行文学创作,冲出陕西,走向全国的经历。全书时间清晰,事件有趣,图片丰富珍贵,汇集了阎纲、李若冰、唐铁海、王保京、邹荻帆、陈策贤等人对贾平凹的回忆和评价,同时选编了一批贾平凹在这个时期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画出贾平凹创作早期的形象,既可作为散文品读,也有较好的资料呈现价值。
书稿围绕着《小说月报》上的广告,分析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中,经济、政治、法律、传媒、教育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发展走向的。大致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对《小说月报》上的广告作一个整体的概览;第二章主要以经济广告作为窗口,分析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内,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着作家的创作的;第三章在对《小说月报》思考法律、政治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到作家
高端前沿的翔宇论坛,自2009年创办以来,目前已开设100讲,张炯、黄修己、吴福辉、陈思和、刘勇、吴义勤、周勋初、钟振振、王钟陵等著名学者,王安忆、毕飞宇、范小青、赵本夫、阿成、徐则臣等著名作家,六小龄童、沈铁梅等著名演员先后做客翔宇论坛,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本书分现象研究、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三部分,收录有《“西部形象”及其人文话语批判》《西部民族文学的审美特性及其文化渊源》《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文化意识》《藏族当代汉语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与学术建构》等内容。
郭沫若一生与日本有着深厚的渊缘,青年时代东渡留学10年;壮年时代流亡日本10年,前后20年的海外生活为他的文学、史学及考古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留学时代所接触的现代医学、西方文学及思想启迪了他的精神发展,处女诗集《女神》为中国现代诗歌树立了历史性的里程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