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从来就没有断裂过,因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留下了丰厚的文物遗产,这些文物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形成发展过程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中国文物不仅仅保留在国内博物馆中,而且有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本书就是已流失海外的文物为出发
本书为中国人文地理、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文集,本辑分三个栏目:田野学术考察、中外田野学术交流和书评,计15篇文章,涉及万梁古道、川西南盐业、晋北长城边堡、麻阳移民等专题以及云南、湖北、安徽、浙江、重庆、四川等地历史地理遗迹、历史文化遗产等田野考察。有主题,有深度,有发现过程,有观点思想,通过科学发现、研究的过程来展示科学
本书精选了民勤境内颇具特色的馆藏文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物的特征、价值和相关的信息,使这些文化遗存全面、直观地展现于世人。该书分为“田野文物”、“馆藏文物”、“汉代民勤”、“镇国宝藏”、“翰墨飘香”、“馆藏集粹”六个部分,对民勤境内出土的陶器、铜器、玉器、造像、书画等精品文物做了生动的介绍。全书对保护和研究民勤
一部珠玉集,半部先秦史。纵观东周时期珠玉佩饰的演化脉络,整个过程中都是交织在各种历史典故中和社会变迁中,在中国历史文字里,关于玉的的字和词也不计其数,足见珠玉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重要角色。本书的内容以东周时期的玛瑙佩饰、水晶制品、以及一些有瑕疵和残缺的标本为介入点,作者对这个时期的此类文物做了大量的考察与研究。作者花
历史对匠人没有记忆,但是手艺却流传下来。本书作者便是这样一位匠人,潜心造像,古代造像技术在今人的传承与领悟之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本书主要从料、工、技、艺、论的角度介绍了古代石刻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本书从石刻艺术中的凉州样式、云冈样式、青州样式、洛阳样式、四川样式的比较中,直观地呈现了不同地域造像样式的特点,地域文化与造
图集以红色革命遗址、纪念碑为考察对象,内容涉及长治市12个县区,84个乡镇、街道,325处红色遗址、烈士纪念设施,时间跨度从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到2020年。图集通过田野调查、文本整理等的方法,对长治地区现存各个时期革命遗址及烈士纪念设施进行考察,力求用实物、遗迹展示中国革命在长治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用图像呈现时代变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甘肃作为中国“汉简之乡”,自20世纪以来出土了大批的简牍,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简牍学也日益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该书结合甘肃省已大量出土的相关文献,从简牍文书研究、简牍考释、简牍与前秦秦汉史研究、西北史地研究、思想文化史研究等几个方面,呈现了甘肃省内外和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
洛阳唐三彩一书在汇集了我们多年来对洛阳和洛阳唐三彩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洛阳的城市定位、洛阳的魅力及影响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对洛阳唐三彩产生的渊源、洛阳唐三彩在国内外的传播情况、近现代洛阳仿制的唐三彩以及洛阳唐三彩名甲天下的盛况进行阐述,最后选择唐三彩釉陶鸡、唐三彩马、唐三彩釉穿胡服的男猎鹰俑、三彩龙首杯、唐三彩擂
本图录为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六十周年纪念图录。精选文物260件,包括瓷器、玉器、书画、杂项等,质量较高。文字部分由专业人员撰写,描述较为准确,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整体图录质量较高。该书出版后可为学术界和收藏界提供较为珍贵的资料。 照片由我社摄影师拍摄,颜
本书为段鹏琦先生(1938年--)的考古论文集。段鹏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曾任考古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副主任、洛阳汉魏城队队长。出版学术著作多部,有《北魏洛阳永宁寺》(合著),《汉魏洛阳故城》,《汉魏洛阳故城南郊礼制建筑: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