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虽一生坎坷,但坚毅不屈,曾创办私学,招收并教育弟子,最终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教学的言论以及与弟子们的对话被汇集编纂成《论语》一书,千古传诵。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已成为2000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其深远。
本书批判了西方把儒家伦理视为美德伦理的观点,并通过考察中国早期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和《礼记》等,论证了规则与美德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儒家伦理实现了规则与美德的统一,因而是一种更为完善的伦理体系。儒家伦理是“学儒”而不是“儒学”,即儒家文化中“笃行之”“知行合一”“学而时习之”等注重力行的
如何轻松学到《道德经》的精髓?如何打破艰难晦涩的语句直达道学根本?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道德经》的智慧解决难题?……本书从《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出发,讲解每一章的核心要义,将晦涩难懂的原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把老子的智慧与生活、工作中的痛点、盲点相结合,转难为易,化繁至简。《道德经》的思想精髓与我们的惯性思维往往相
在儒家大传统中,孟子是孔子的义理、精神的重要传承者和光大者。他的学说和思想,对之后的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孟子研究院于2016年7月在山东邹城召开了“孟子的学说、心灵之道与公共生活”研讨会,围绕孟子的心灵之道与精神修炼、孟子的民意观、王道说与公共生活、孟子的形象沉浮和孟子学的历史展开、孟子
“天下之言性”是《孟子》中十分重要的一章,但向来被认为难解,历史上学者的解读也往往大相径庭。此章难解,就在于以“故”释“性”,认为“天下之言性者,故而已矣”。而天下之人如此言性,不论是孟子接受还是反对,反过来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都有着重要意义,则是毫无疑问的。因其主旨难以把握,近代以来研究成果凤毛麟角。该本书的创作基于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支柱,儒学思想既是传承千年的知识体系又渗透在东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是自成一派、源远流长的价值体系。本书从这两个方面,收集和汇总了世界各地对于儒学有深入研究的各国学术工作者,特别是国际儒学青年的研究成果,篇篇珠玑,从文化交流的层面,在全球范围内再现了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本书内容从当代儒学的学
《与道逍遥——老庄的道家智慧》是“中华传统智慧丛书”中的一册。本书解构和重建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浓缩了道家经典著作《老子》《庄子》,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做了客观详尽的系统性阐述,突出老子哲学和思想体系的主要方面。首先深入探讨“道”的核心内涵并深入剖析老子的辩证法以及庄子对老子哲学的发展和深化,从全新的视角探讨了“有无”这一
《兼济天下——孔子的儒家智慧》是“中华传统智慧丛书”中的一册。本书在全面把握《论语》原著的基础上,解构和重建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探讨了孔子在人生、教育、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全书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将孔子的哲学、智慧与历史故事融合起来,同事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力求用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
关于《易经》的译注虽浩如烟海,但无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形译,另一种是意译。本书以清·武英殿《日讲易经讲义》刻本为蓝本,参考《东坡易传》、张善文老师的《周易》以及其他的典籍、学说,结合笔者自己的思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这部文化瑰宝。
本书以墨子思想为核心,通过对墨子十大主张的性质、后期墨家在逻辑学和科学方面的贡献、墨学衰微的原因和影响等重大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考辨,力图全面揭示墨子思想的基本性格以及墨家学派的沿革过程。全书共十一章:墨子和他的学派,墨子的伦理学说,墨子的政治思想,墨子的经济主张,墨子的天人观,墨子的育人之道,墨辩与中国古代逻辑学,后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