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在县城东北的南涅水村,出土窑藏石刻造豫1126件。这批石刻造像上自北魏永平元年,下至北宋天圣九年,积累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六个朝代的民间石雕艺术珍品,题材大多以佛教活动为主。造像多为选落塔形,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石块叠垒成塔形,为国内
历时9年实施的殊像寺系列文物保护工程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实施了殊像寺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现存5座古建筑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修缮,归安加固了古建筑遗址,疏浚院内排水系统,整修了寺庙的道路和院墙,对清代彩画、假山、石质文物等重要的古建筑附属
本研究文集重点聚焦北京中轴线北京红色文化二大主题,集中汇集了相关领域的一批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旨在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深入挖掘北京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首都红色文化历史,以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本文集结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围绕中轴线的历史地位、遗产价值、文化景观、人文内涵、数字技术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杨泓的29篇文章,分为文化篇、艺术篇两部分。文化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艺术篇则引导读者去欣赏青铜器、玉器、画像砖、雕塑、绘画等。这些短文就像一根魔法棒,将冷冰冰的文物激活,让它们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而透过文物,读者仿佛穿越时空,畅游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而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本书是《汉字与玉石》的英译版本。原中文书是汉字中国系列图书之一,讲述了在汉字系统中包含着大量趣味盎然的玉部字以及与玉相关的汉字。这些与玉有关的汉字透露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无穷奥秘。该书首次从玉料和治玉、玉石与崇玉、玉器与用玉的角度,对中国的玉文化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在这种阐述中解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字,阐释了这些汉字有如此
《中国音乐考古论纲(上编·上册)》可定位为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专著,为该学科研究的大纲或总纲。《中国音乐考古论纲(上编·上册)》对构建中国音乐考古学基本学科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研究了中国重要音乐考古的发现和发掘成果,以认识中国各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的真实面貌,总结得失,探索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
本书在普查天津400余处红色旧址和遗址遗迹的基础上,从获得的一手实测数据和资料中,精选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的100处天津红色建筑,以历史建筑为切入点,以党史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轨迹为面,从党史、建筑史、城市史、近代史等多专业视角深入解读近代城市空间、建筑特征与革命历史的关联,让读者在阅读中知晓天津近代建
本套书按照史前至清代的历史时间顺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如贾湖骨笛、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杜虎符、秦铜车马、三彩骆驼载乐俑、钧窑月白釉出戟尊、翠玉白菜等40余种,以文物自己讲述亲历过往的方式,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带给孩子文物自身亲切本真的一面。精美的手绘插图,高度还原国宝外观,用卡通形象,拉近传统意义上古板的文物与
本书以光绪丁亥年刻本《洛阳龙门志》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中国佛像寺志丛刊》所收《龙门志续纂》影印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并以两种油印本和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参校。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为1948年8月建立的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会员调查组,后易名为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省博物馆文物组、山东省博物馆考古部和文管部。正式成立于1980年9月13日,次年挂牌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更名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本书是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40周年纪念文集,分上下两篇,上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