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吸收前贤和当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甲骨学的学科内容和基本知识进行了较全面、准确、专业的讲解。内容包括: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与收藏情况,(发现过程、意义以及与甲骨文发现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殷墟甲骨文的科学发掘与著录情况、罗王之学以及甲骨文阅读与学习中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甲骨文与中国文字的基本知识(形体特点、造字特征、
今日无论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言及茶马古道中的川藏线,多指南线(即从成都经雅安至西藏),而对川藏西线(阿坝州段)却言之甚少。本书是一部参考各类历史文献,立足田野调查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介绍、分析、总结茶马古道川藏西线都江堰至汶川段线型文化遗存现状的科普类、史料类图书。全书共分为调查综述、凡例、保存现状图、调查成果、
本书主要收入商周至春秋战国铭文,另附秦权拓本二器,计二百一十三器。此拓本在日本访得,此次庆幸能重回中国,进而影印全貌,分享学林。所有拓本依照原贴顺序,目录没有进行重排。每张拓本都是彩色原大影印,并将可考释出的器物名称都作了标注,方便读者辨识。这次出版我们可以将徐乃昌、程霖生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对金石收藏的趣味、流传、体系
本书用24篇新闻报道描述了浙江考古的人和事,生动展示了浙江省多项重要考古的发现发掘过程,作者深入考古线,生花妙笔,用生动写实的笔触将所见、所闻、所思向读者娓娓道来,将神秘的发掘现场、静默的出土器物、谦逊的考古人员、有趣的历史知识从幕后搬到了台前,而且与读者之间丝毫不存在距离感。无论是蜚声遐迩的“10000年上山”“50
10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把神话里的三皇五帝作为历史的开端,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中原以外都是蛮夷之地。然而自1921年现代考古诞生之后,重大考古发现遍地开花,每一次都重建着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1921年,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1928年,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叁)
银雀山汉墓简牍集成(贰)
屋檐艺术—中国古代瓦当
本书收录商周时期玉器70件左右,类型丰富,品质较优,从玉质、工艺、形制等方面考察,除中原地区的遗物外,还有一部分可划归当时少数族群的作品。《良玉藏珍》系列图录,此前已出版了5种,综合评价良好,这是收尾的一本。编著者姜涛,为河南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有多年从事商周战汉考古发掘和研究的经历,学术态度认真,与我社有多次合作。另
本书以长江中下游的江淮之间、宁镇皖南、鄂东南和赣鄱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格局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复原四地在不同时期与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关系变迁以及接受中原的礼制传统而逐渐政治中原化的发展进程。首先通过对各遗址内涵的分析,初步建立起各时期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并对考古学文化的的总体格局进行探讨,重点关注其文化因素的变迁过程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