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汉川马口窑是湖北地区著名的窑址之一,其出产的陶器广泛应用于湖北民间并出口海外。本书编者为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主要围绕湖北汉川地区马口古窑址群落进行了考古发掘,并撰写了相关发掘报告,本书即是在该报告的基础上提炼、整理而成。全书围绕着马口窑的考证、马口窑址群落的调查、马口窑址发掘的具体报告、马口窑址陶器的特点介绍、马
石窟寺是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并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艺术。中国石窟寺的开凿从4世纪左右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一直延续到14—15世纪的元明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本书展现了中国各区域石窟寺发现与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石窟寺的时代特点,同时还包括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区域特
书中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我国境内参与的15处重大考古现场的考古故事,其中涉及考古过程、发掘研究、对出土文物的历史追踪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完整还原。同时,书中也为读者呈现了考古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揭开文物的传奇“身世”、探究历史“细节”和大众认知上的“惊诧”。
中国外销瓷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两千年的对外交流中,瓷上文化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国瓷器外销史是一部中外文化的交流史,瓷器是世界了解中国、感知中国、感悟中国的重要窗口,瓷上文化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明。 本书借助中国陶瓷文化伴随外销瓷走向世界并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这一客观史实,将以外销瓷为代表的中国陶瓷
书稿由北京大学杨哲峰教授选编,杨哲峰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开设有《中国历史文选》《汉至清历史文献》等课程,著有《中国古代酒具》(合著)等著作,发表有《东汉时期的“追尊陵”》收录有关汉唐陶瓷考古研究的论文21篇。书稿立足于经科学发掘的汉唐陶瓷考古材料,对战国秦汉时期南北方物质文化交流、低温釉陶
《青铜器与金文》集刊目前已到第八辑,收录学界关于青铜器器物以及铭文的相关研究论文,兼及学术史与述评,文章质量较高,代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前沿。该书分为三个板块,包括金文与殷周史、青铜器及相关考古学研究、汉镜铭文研究,共收录了17篇文章。作者中不乏以研究青铜器和金文而享誉学界的学者。该书涉及青铜器与金文研究的方方面面
秦汉栎阳城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长安之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报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汉栎阳城2012~2018
本书是对哲蚌寺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壁画的保护修复过程,而且以哲蚌寺壁画起甲病害为对象,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及其表面所用胶结材料,研究适合修复西藏起甲壁画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对于西藏起甲壁画机理及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西藏壁画病害的修复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于保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集刊。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4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
天水古称“秦州”,是古代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道和商贸重镇,也是外来佛教较早传入中国内陆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石窟寺开凿和营建绵延千年不断,主要集中于北朝、唐宋和明清三个历史时期,迄今为止,在域内秦岭山区和渭河谷地仍保存有大小石窟30余处,是中国西北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BR》本书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