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评话,是我国南方评话的主要品种之一,是南宋以来瓦舍勾栏文化中的主要样式。它以杭州方言讲评故事,其讲述表演,以第三人称的语言为主(“表”),间或穿插第一人称的语言(“白”),有时出于舞台表演的需要,模拟各类人物语言腔调、表情动作。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评话面临市场萧条、后继乏人的困境。
独脚戏,于清末民国初年由杭州民间艺人杜宝林始创,初创时期为一人演出,故此得名。独脚戏是一种言语艺术形式,通过滑稽而机智的对话、独白、演唱,呈现可笑之人、可笑之事。它以逗笑为主要表现手段,追求婉而多讽、谑而不虐的艺术效果,令人解颐、给人启迪。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曾称“四明文戏”等。甬剧表演风格夸张、幽默,善于表达真实、含蓄的情感。甬剧经历了演清装戏、西装旗袍戏的过程,擅长演现代戏,直接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以生活化的表演为主,代表剧目有《田螺姑娘》、《典妻》。甬剧剧目题材扩大的同时,曲调也有了丰富和发展。
婺剧,是浙江省古老的多声腔剧种之一,有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大声腔,它们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婺剧表演传统深厚,风格粗犷,“文戏武做,武戏文做”,有着诸如“移步坐车”、“踢剑入鞘”、“一身两人”、“空中甩珠”、“耍牙”等丰富多彩的特技。独具特色的脸谱、服饰和道具,更为其增添了艺术魅力。
绍兴词调,又名花调,俗称话词,系一种由盲艺人说唱的古老的地方曲艺。演唱方式为坐唱,演唱者自弹自唱,分脚色表演故事。绍兴词调用绍兴话演唱,说、唱、表、噱、奏俱全,文辞通俗、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形成了雅俗共赏、唱调欢快、绘声绘色、喜庆热烈的特色。
《中国悲剧美学史》从先秦之悲哀原则到现当代电影的悲剧批评,作者从美学角度叙述、剖析了中国戏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美学特质,并从发生规律、审美特征、美学本质三个层面总结了中国悲剧的发生规律。
《管理与禁令:明清戏剧演出生态论》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明清戏剧产业管理”、下编为“清代戏园戏班的禁管”,全书论述更多地偏重于清代。书稿从职业戏班的内部管理、商业演剧场所管理、家班管理、宫廷演剧管理等方面讨论明清时期的戏剧管理;“禁令”方面则集中论述清代对戏园戏班的禁管,主要从禁管原因、禁管措施及戏园戏班的应对措施等方
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同人刊物。刊物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最新戏曲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
本书全面梳理了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剧联”,及其影响下的左翼戏剧运动的形成、发展过程。对左翼戏剧主要作品、重要演员与艺术特色进行了重点分析、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