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远哲(Yuan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R.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市,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中学时代是在中国台湾度过的。156年,丁肇中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博士学位。1963-1964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1964-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1967年起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任
《毛姆自传》由《纯属私事》和《随意总结》两部分组合而成。《纯属私事》是毛姆在二战期间的回忆录,对研究毛姆个人生平具有重要价值,此前从未出版过中译本,本书的出版弥补了翻译界的一大空缺。《随意总结》是毛姆的创作回忆总结。本书两部分互为对照、补充,对了解毛姆生平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爱丁堡公爵均出身皇室,同为伊丽莎白一世的曾增孙,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脾性和家庭背景。女王的童年安全且有爱,而公爵可以称得上是颠沛流离:祖父被刺杀,父亲被监禁,家庭被流放,在他10岁那年,父母分开了。伊丽莎白和菲利普这对表兄妹相遇在20世纪30年代,1947年举行婚礼。当时他们分别是21岁和26岁。过了4年
本书将叙事体和传记体相结合,以历史信息为基础,以一种全新的评论方法,重新拼出一套莎士比亚的人生和作品的概貌。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事实传说推测三个角度来再现莎士比亚一生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包括作家莎士比亚商人莎士比亚演员莎士比亚天主教徒莎士比亚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等。此外,本书还包括与莎士比亚的不同身份相对应的九
威廉·巴勒斯是垮掉的一代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在本书中,作者追溯了巴勒斯的一生从20世纪40年代在纽约下层社会的生活,到墨西哥和南美丛林、丹吉尔和写作《裸体午餐》、巴黎和垮掉旅馆、20世纪60年代的伦敦,一直到堪萨斯州的小城。作者从巴勒斯的经历发生地找寻*贴切的线索,研究了大量的*资料,深度挖掘巴勒斯脆弱的
本丛书引自意大利君提出版社,精选世界绘画史上十二位杰出的艺术大师,以时间为线索展示其非凡的艺术人生,在真实、可感知的时代背景下解读艺术家的生活与创作,呈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采。 本书为艺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书中以达·芬奇的一生为主线,结合时代背景,重点介绍了其在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上的成长与发展,对其
《苏联的命运》包含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命运的深刻思索,全书分三个部分,*篇捍卫改革,揭露八月事件的内幕,为新思维、公开化、民主化等改革政策辩护;第二篇俄罗斯往何处去?,记录叶利钦执政的1990年代,展现休克疗法、炮打白宫、车臣战争、卢布危机等重大事件背后的幕后较量;第三篇令人忧虑的新世界,探讨恐怖主义、核扩
从十多岁起,马克龙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自由的渴望,将他引向法国总统之位。 马克龙和我们的区别就是,我们总是安慰自己,改变不了世界,就改变自己。马克龙立志改变国家,改变这个世界。他做到了。 年轻的大国总统,广阔的全球视野,鲜活的全球热点,全面的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展示。 马克龙亲笔书写,讲述他的见解,他的故事和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