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代书籍的标准形式是卷子,而现代书籍则主要采用册页装。以册页装制成的册子本从公元4世纪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卷子本。到了中世纪,册子本一统天下,成为主导的书籍形式。古代知识阶层比较轻视的册子本,究竟是如何演变成为承载文化典籍的书籍形式?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哪些深层的社会力量,推动西方书册制度完成了这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本书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编,详细论述自古至抗战前中国目录学的发展,也介绍了西方图书馆编目理论与方法输入中国后的成就。
本书共收录各种图书馆刊物二十来种,涵盖国立图书馆,省、市、县立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门图书馆等多个系统。包括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学风》,台湾省图书馆编印《图书月刊》,浙江省立图书馆编印《图书展望》、浙江流通图书馆编印《中国出版月刊》等。对于研究图书馆学、文献学、阅读史和出版史等都有价值。
现代图书馆的前身就是古代的藏书楼。古代书写材料和印刷技术的发展演变,带动了藏书这一保存古人智慧的行为。随着朝代更迭、社会的发展演变,藏书楼里包含着古人世代的精神寄托。一个个藏书楼的背后又有多少故事值得言说,本书作者用扎实的学术功底和通俗生动的文字语言,带你走进藏书楼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俞国琴主编的《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研究》探讨国外图书馆关于藏书发展政策的一般规律,总结其对上海图书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书分析当前上海图书馆藏书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以及新现实的趋势给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议实行上海图书馆藏书发展战略的转型。本研究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藏书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提出图书
本书内容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概述、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信息组织和评价、网络信息开发等。
本书以贫困地区公共阅读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贫困地区公共阅读服务现状基础上,参考国际经验、标准规范,结合全国各地实践创新,深入研究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服务等关键要素的合理配置与统筹建设,在城镇化建设时代背景下,提出贫困地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的组织方
本教材主要针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岗位实践学习过程中熟悉图书馆业务,培养图书馆职业素质。本书面向实践,以公共图书馆的实践为牵引,从提升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对公共图书馆职业的认知为目标,以“学会、能用、实践”为标准,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
本书讲述的是图书馆的故事。旨在让各界读者由此而熟悉图书馆,喜爱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掌握图书馆,以丰富每个人的读书生活,同享游历“天堂”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