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评价美国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他是诗人还是罪人?如何把握他在文学、艺术、经济、政治,东方、西方,历史、现实间游走跨界的内在驱动?本书关注作为“诗人”的庞德,也直面作为“罪人”的庞德。无论如何,如此矛盾的转向与身份真实而长久地系于其一身。他与20世纪初西方现代视觉艺术的互动,特别是为英国旋涡主义艺术进行理论建
本书是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融合与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的成果,通过外国文学概况简介,对代表性外国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介绍并导读。选择英国、法国、德国、泰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经典文学文本进行文学性分析和研究。结合研究生课程实践,分别从女性主义、生态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心理学视角探
本书为中国台湾知名学者、作家彭小妍荣获第37届金鼎奖的又一力作,从新感觉派入手,横跨多国文学界,从浪荡子视角切入跨文化现代性突破与创造性转化。浪荡子是现代都市文化的纵情一面。彭小妍用其生动的文笔带领读者进行了一场从法国中国日本的文艺之旅。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中国文学”部分,下编为“外国文学”部分,收录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品110余篇,涵盖的作品类型有长、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为使学生对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对每一时期的文学特点都做了总的概括说明,对每一时期内不同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的发展
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2辑按照既定编辑思路,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媒体语境下的当代诗坛”、”百年新诗学案”、”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纪念孙玉石”、”纪念杨牧”、”关于严力”、”结识一位诗人”
本书是一部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文学评论集,作者选取了三部世界文学名著作为切入点来讨论现当代政治哲学问题。作者认为小说伴随着现代而诞生,记载了现代个体的希望、恐惧、苦难和伟业。透过小说这扇窗户,对现代之本质及其所面临的问题能有一种深入的了解。作者并为本书新撰写了一篇九万余字的代前言《小说与个体》,提出以想象作为克服个体的彼
本书将着眼点置于中国与朝鲜半岛文学关系转变的近现代语境中,在研究体系、研究视角和学术视野等方面求新求异,对中国与朝鲜半岛新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整体探究,旨在增强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中国新文学域外影响研究发掘新的学术生长点。中国新文学与朝鲜半岛新文学之间,既存在“同轨性”,又存在“异质性”。在西方和日本巨大
本书归纳了庞德的12种身份,认为其与《诗章》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有关;全面叙述了《诗章》117章的具体内容;专门讨论了《诗章》现代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争议性话题;系统论述了《诗章》现代主义风格形成的背景、模仿与创造、内化与吸收等方面。同时,附录中还着重探讨了“庞德作品及其出版简史”“TheCantos、Cathay等多种译名
本书基于伍尔夫1928年在剑桥大学所做的两次演讲。1929年,伍尔夫将两次演讲合一,以《女性与小说》为题,后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名出版成书,引发轰动。本书风格诙谐幽默,古灵精怪,旁征博引,以犀利的言辞拷问法制史、社会史中对“女性”这一第二性别的不公与压迫,掷地有声地提出经济基础、独立空间对女性心智自由的重要性;对“伟
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圣贤思想的光辉。一代代经典文学作品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经久不衰,成就人类文化的高地,也记载着一个民族基因中的哲思和智慧。本书共分7个专题,涉及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民族风采、哲学思想、人间真情、科学创新、生涯规划,内容涉猎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和贴近我们生活的美文,思想健康向上,文字辞美意达,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