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作者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观赏槭树品种图谱》(林乐静、祝志勇著),该书展示了181个槭树园艺品种生物学特性,本书在此书基础上新增了160个槭树园艺新品种,用彩色图谱展现了各种(品种)树形、不同季相叶色、花、果实等,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简单描述。本书图文并排,彩色印刷,适合绿化苗木生产者、林业工作者、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源远流长深根固柢(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渊源)、条修叶贯叶茂枝繁(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体系)、千秋基业文润泽及(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作用)、春风化雨特色彰显(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特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创新)、春华秋实独树一帜(三北工程生态文化的硕果)、方兴未艾守正创新(三北工程生态文化
本书是一部讲述塞罕坝建设者奋斗故事的专著。全书共包括书写绿色传奇、牢记使命不懈追求、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绿色发展共荣共生、筑牢思想根基五章,对塞罕坝林场的建立与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塞罕坝建设者把荒漠沙地变为林海绿洲的奋斗事迹进行了生动介绍。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
本书紧密结合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实践,系统地介绍了生态林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国内外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与研究的最近进展,论述了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山丘区、平原区、风沙区、石漠化区、河岸缓冲带及沿海)生态林建设的技术,最后,在对前期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经验与研究成果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调整方向及未来的发展
本书以云南省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森林(思茅松天然林、思茅松人工林和桉树人工林)的皆伐样地(100m×30m)的各维量生物量(木材、树皮、树干、树枝、枝叶、树冠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3种典型森林单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各维量的空间效应变化;在空间效应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林木的空间位置信息,采用空间滞后模型、空
植物学(第3版)(配套教学课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概论(第3版)(配套生态工程案例和思政视频)
本书基于中国东部南北森林样带长期多形态、多水平增氮控制试验和氮磷添加控制试验平台,构建室内13C标记培养实验,综合运用SOM物理分组、能谱(13C-NMR和Py-GC/MS)、土壤生物化学(PLFA、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学(高通量测序)等方法,重点研究了氮素形态和剂量对南北典型森林SOC组成、来源、降解程度和化学
本书是一部学术专著,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20年度重点课题《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立项号:20ZD08)的最终成果。全书以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建设为主题,系统阐释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思想和理论依据,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的文化演进、建设基础、建设模式、建设路径,重点论述了新时代国家文化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显著,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森林火灾是世界八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升扑火人员的安全意识、强化处置突发性森林火灾能力,通过森林火灾扑救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有效提升扑火人员的防火灭火作战能力,为确保安全、快速、有效预防和扑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