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学家》是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的年度论文集,目前已经出版了十一辑,都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它汇集了一年来我国金融法学的优秀论文,每年出版一辑,对国内外金融法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了解一年来我国金融法主要研究成果的重要书目,有关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全书共分两个主要部分,一是2021~2022年主要研究成果
松泽伸教授的《机能主义刑法学理论丹麦刑法学思想》尝试参考丹麦的机能主义、经验主义刑法学,思考日本的刑法学,构建新机能主义刑法学方法论。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丹麦刑法及其机能主义为题,概观丹麦法学的基础,介绍丹麦刑法学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概括论述研究的目的和构成,机能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概念以及迄今为止丹麦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为什么要规制律师?)审视了我们为什么要以其他市场相对较少的规制方式规制律师的问题。第二章首先审视了传统上律师们自己或者至少是代表律师利益的组织所提出的理由,其次审视了某些经济学家提出的理由。第三章就法律服务市场的规制方式及其结果提供了经济分析。第四章通过揭示各个律师及其规制者的行为,展示
不作为犯中的先前行为是刑法教义学领域公认的理论难题,也是各国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理论工具,其研究难度和意义不言而喻。本书从先前行为问题的教义学定位出发,论证以不真正不作为犯模式研究先前行为问题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功能主义的比较方法,整体性地比较不同国家的司法判决和理论学说,扎根我国司法实践,针对先前行为保证人地位的
本书主要涵盖了文件检验的历史渊源、笔迹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书写过程中的变化因素来认识笔迹的本质差异和非本质差异,介绍了鉴定的统计推断、逻辑和推理、基本思路和过程,以及笔迹鉴定的难点和局限性。结合实践过程提供了实施笔迹鉴定时需着重关注的要素,阐述了影响笔迹的外在及内在因素,结合鉴定实际提出了笔迹鉴定所应遵循的标准与法律要求
《反歧视评论》是由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主办的国内首个以平等权利和反歧视为主题的学术文集,旨在展示反歧视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本辑《反歧视评论》以“性骚扰防治”为主题,辑录了四篇文稿,这些文稿贯通立法和司法,聚焦本土经验和比较研究,为深化性骚扰防治的理论和实务提供了新观点和新资料。“学术专论”栏目辑录了八篇反歧视相关文稿
《犯罪心理学》(第3版)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从犯罪心理学所具有的应用性特点及学生的理解方式与学习需求出发,以文理兼容、强调整合的理念建构了犯罪心理学体系。本书涵盖了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机制、犯罪心理情境、各种类型的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预防、犯罪心理矫治等内容。在本书修订中
在犯罪小说、影视作品不断的渲染下,针对反社会行为的犯罪心理学研究也日益成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涉及多方向社会互动的途径和入口。本书作者戴维·坎特是当代欧洲司法心理学重要领军人物、环境心理学的先驱,因在英国开发出系统的犯罪心理画像(犯罪侧写),并创建侦查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而闻名。他在本书中打破了深陷艺术化浸染的大众只能从影
本书系统阐释了刑法中的义务冲突问题。我国刑法中的义务冲突理论来源于德日刑法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超法规出罪事由,其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处于未被“激活”的休眠状态。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刑法中的义务冲突问题,而且从法哲学视角剖析了义务冲突理论的出罪根据,以比较法视野探索义务冲突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可能。 本书按照“本体论—
本书通过实际的外观设计审查案例,全面阐述了外观设计海牙体系主要审查局的审查内容、授权标准、相应法律制度实际适用情况及其差异,同时对我国申请人外观设计申请指定数量大的加拿大、俄罗斯和越南等局的审查结论进行分析,为我国创新主体合理利用海牙体系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