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浙江网络文学成就整体面貌的全面审视。绪论“浙江网络文学的发展、成就、问题与新跨越”,全面深入阐述了浙江网络文学的内涵、文化土壤、现实场域、文学制度等基本问题;第一部分为“浙江网络文学核心作者作品评论”,主要包括对燕垒生、沧月、曹三公子、南派三叔、桐华、流潋紫、烽火戏诸侯、管平潮、发飙的蜗牛、疯丢子、天蚕土豆、梦
本书是关于《夷坚志》的基础性研究学术专著。《夷坚志》是宋代传闻笔记集,文学界一般视为志怪小说集,南宋洪迈撰。祁连休教授运用民间文艺学、主要是故事学的方法研究《夷坚志》,通过具体分析,揭示出《夷坚志》里面的作品并不是洪迈个人创作的“志怪小说”,而是洪迈采录的民间传说、故事,《夷坚志》是一部民间传说故事集,肯定其在中国民间
本书所选论文主要为张笑天研究会近年来的研究论文,主要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老师指导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和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学士论文。这些论文围绕张笑天创作的小说、影视剧文学作品、散文等作品展开比较全面的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张笑天文学创作的作品主题、艺术特色和文学史价值,为东北作家群乃至中国作家研究增添重要的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解析人们日常行为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人们在与社会现实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极为丰富的心理镜像与行为活动,并运用发展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剖析了社会环境与生态位对人们言行举止的影响。心理学家是致力于破解心事的科学家,小说家是讲述心事的艺术家。本书试图让心理学家与小说家互相碰撞,让科学与文学联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通过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是我国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宝贵的文化遗产。本书运用流畅通俗的语言,通过对诗词文化、名家名作和诗词典故的介绍,带领读者感受中华古典诗词之美。
本书以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统整性地归纳莫言小说创作的叙述革命和语言实验,将其小说创作进行归类,进而从叙述技巧、语言风格、和审美质素三个方面解析莫言小说的后现代特征。并从小说文本出发,纵深探究其在海外接受及被悦纳的原因,进一步总结莫言现象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期望通过本选题为莫言小说研究增添新气象,为
本书选编并评论了100首梅州籍客家诗人近十年创作的现代短诗,以客家、民间、知觉、简味、爱情、古韵、怀乡、家常、校园、才华为核心要素。
本书稿依照作者的主要学术方向分成四类。第一,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研究。拟收入《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李白与长江》等五篇论文;第二,唐诗与其他文体关系研究。拟收入《杜甫与唐代诗人创作对赋体的参用》《中晚唐诗歌流派与晚唐五代词风》等五篇论文;第三,李商隐研究。拟收入《樊南文与玉溪诗》《论小说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等论文
清代是词学复兴的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清词的中兴离不开清人对唐宋词的学习与接受。本书作者利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唐宋词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传播与接受。全书分六个章节,分别从词集的角度,主要论述唐宋词别集和选本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以及清人新编唐宋词选;从词论的角度,主要研究清人有关唐宋词
本书是一本文学研究类图书,以《水浒传》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诸多人物特点,如“打虎英雄”武松的心路历程和他的人生悲剧。作者通过分析这些水浒英雄人物,理解他们的心理,推敲他们的行为,分析他们的性格,明确他们何以会如此行事,从而展现出全面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试图寻找《水浒传》真正的内涵和呈现其应该有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