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张家港市博物馆“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展览配套读物。展览主办方联合全国16家考古文博单位。展览内容以时为序,将近百年的长江考古发展历程分为10个年代单元,展出文物100件,涉及诸多重量级考古发现,包括三星堆遗址、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大云山汉墓等。展览不仅是一部立体化的长江考古简史,也是对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简帛研究》主要登载学界最新研究成果,引介海外研究状况,内容主要包括:出土简帛的辨识、考证;根据出土简帛材料考辩史实,研究中国古代的各种制度、思想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状况;登载有代表性的国外简帛研究译文等。《简帛研究二O二一秋冬卷》拟收录战国楚简、秦简、汉简、三国吴简、上博简、肩水金关汉简的研究论文、述评、译文,内容涉及韵
本书采用“以图说史”的方法,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基础,全面展示出张掖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精美与内涵,其中有印证张掖古老文明西城驿、四坝文化等遗址出土的彩陶;见证张掖地区民族和草原文化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麋鹿;两汉鼎盛时期的灰陶及青铜器;反映先民农耕、狩猎、生活、娱乐真实场景的魏晋墓出土的画像砖;丝绸之路辉煌时期文化交流见证的
本书收录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终南印社名誉社长、当代金石题跋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赵熊先生金石拓片题跋作品百余幅,涉及古砖、古瓦、碑志、吉金等。其作品既有浓厚的传统韵味,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连江县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地理位置重要,素有“省垣海上门户,闽浙陆上咽喉”之称。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福建各地窑场林立,大量陶瓷产品源源不断到达沿海港口,从这里扬帆起航,开始“海丝”之旅。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闽海之滨的连江凭借地利之便,涌现了塘边窑、真茹窑、已古窑、魁岐窑、浦口窑、后垅窑等一大批窑址,
本书是一部文物考古报告论文集。本书是望青松、周浩两位同志在三峡考古发掘过程中撰写的一部分发掘报告或者简报。有关于秭归大梁尾遗址发掘的报告、秭归长府沱商代遗址发掘报告、秭归卜庄河遗址B、C区遗址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文化遗存发掘报告等等,共收录22篇,其中19篇是公开发表的,另有《2014年秭归县乌龟包墓群发掘简报》《2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册。位于半支箭河中游的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被分为7个地点。1996-1997年赤峰考古队发掘的第Ⅰ、第Ⅱ两地点(分别发掘1764.85和98.25平方米)的主要内涵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也有夏家店上层文化和战国时期的堆积,以及少量的辽代遗存。本书是继《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之后的赤峰考古队
本书以《大唐中兴颂》《大宋中兴颂》和《大明中兴颂》这三件经典遗存为主要描述对象,围绕“中兴颂”这一主题,从这三件作品的历史渊源、思想内涵以及艺术价值等角度进行阐释,进而解读摩崖石刻如何与家国之情紧密相连,同时也为读者讲述摩崖石刻中丰富而感人的中国故事,呈现为一部既有书法美感又有人文温度的著作。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浑河流域区域性考古试掘报告”,通过对浑河下游区域性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相关城址、遗址或墓葬开展的试掘工作,可以系统了解内蒙古中南部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下编为“新店子墓地发掘报告”,对该墓地材料整理与研究,再现了内蒙古中南部地区东周时期历史文化的面貌,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人群迁徙与融合、早期游
本书全面介绍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现、发掘以来,如何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矿山生产矛盾的艰苦历程;系统阐述了中国政府为了原地保护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舍弃十几亿元矿产资源不开采的英明决策,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客观呈现了铜绿山管委会对标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湖北实施的荆楚大遗址保护工程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