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价值链理论,从价值链整合角度分析图书馆文献配置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发展趋势,诠释文献配置优化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制,以期达到减少文献配置成本,优化文献配置的目的,使图书馆在文献配置中获得竞争优势,建立以业务为核心的价值网络群体体系,进而推动新的配置运营模式。
《中国图书史十讲(插图本)》对中国古代图书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全书共有十个部分,分别论述了书籍的起源、载体、印制技术等,讨论了中国古代图书的突出成就,总结了中国古人制作和保存书籍的经验,对治书之学也加以概括的介绍。从而,理清了书籍发展的脉络,使读者对中国书文化有了全貌性的认识,可谓一部简单的中国古代文化史。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建设是“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期刊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电子期刊、开放获取期刊等新形式期刊的不断涌现,对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进行科学评价,对于匡正学术风气,提升研究水平,促进学
本书从湖州刻书家入手,借助江南经济史特别是明清市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构筑明末湖州刻书活动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利用书史资料进行对比,指出明末湖州刻书与当时的“家刻”精品之间的差异。
《蛾術軒藏書題跋真蹟》由古籍整理专家吴格从著名学者王欣夫先生撰著传抄批校題跋本中辑出101种题跋,按题写时间为序,重新编辑。既通过图片形式保留了原题跋的原始面貌,又重新过录、整理跋文,可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本书既能够还原所批注古籍之风貌,又能够揭示中国古代文献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的源流演变及主要代表人物与重要著作。
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
《RDA全视角解读》从评过往、述现今、展未来多角度对RDA进行全方位解析。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讲究详略。从回顾RDA的产生入手,细观其前世与今生,按照时间顺序解析RDA从制定之初到正式发布的发展脉络。以FRBR家族为基石,以编目目录功能为线索,对RDA的框架和内容,尤其是围绕RDA的实体一属性一
《馆藏资源聚合研究与实践进展/名家视点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系列丛书》就图书馆馆藏资源语义化与多种方法融合、国内馆藏资源聚合模式与发展趋势和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关联揭示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馆藏资源聚合是一个前沿性命题,也是图书馆从资源建设走向基于资源的挖掘与服务的必然过程。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深度地利用馆
《中国图书馆年鉴2014》,是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2013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本书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部主持编纂,由特载、纪事、专文、图书馆事业、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年度大事记、索引和图书馆活动图辑等部分构成。
《低碳武汉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结合问卷调查所得基础数据,建立家庭交通出行碳排放模型,计算家庭交通出行碳排放量。 (2)结合家庭碳排放数据,验证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是否为多中心空间结构。 (3)采用冷点分析、LISA、相关分析等多种定量分析法,剖析武汉市家庭交通出行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