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研究历来是学术中的显学。 已故朴学家吴林伯先生是马一浮大师的嫡传弟子,一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的研究,见解幽深而独到,堪称业界权威,他的大弟子陈书良教授于繁华纷扰中独立苍茫,以振兴朴学为己任,继承先师衣钵,将《文心雕龙》研究延续
林斤澜和汪曾祺的故事能说很多,二人也惺惺相惜。林斤澜*的《林斤澜谈汪曾祺(精)》精选林斤澜谈汪曾祺的二十多篇文章,如《关于现阶段的文学》《小说要靠感情》《社会性·小说技巧》《漫话作家的责任感》《先把散文写好》《呼唤新艺术》等,这些文章,让我们见证两个文学大师的思想交锋,* 深刻地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汪曾祺。如
本书打破了六经注我的传统教材编写模式,取而代之以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双向互动。具体而言,即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文本,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解读,释放经典文本的魅力。本次修订会在经典文本解读部分融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关键词研究不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思想方式,可以说一个关键词就意味着一种思想观念。但是这种思想观念不只是思想本身,它与历史、时代、文化、传统、体验等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科学人文主义这三个关键词,既具有代表性而又能融汇中西古今,它们貌似来自异域,但实际上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汁液。就其逻辑关系而言
伴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文艺界正经历着一场“图”与“文”的“战争”,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受到“图像霸权”的挤压与挑战,部分学者甚至悲观慨叹:“文学的黄昏已然来临”,“文学已走向终结”。为了回应上述文化现象,赵晓芳著的这本《视觉文化时代的文学图景--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图像化审美与传播互动研究》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切入,选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是河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为半年刊。之前以《燕赵学术》为名出版多期,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已连续出版20期。2015年更名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由我社连续出版。本刊包括语言学、古代文学、文献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学术名家等栏目,收录有关文学、语言学等相关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刊办刊宗旨
《宋代文学评论》是“第二届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的会议论文集。宋代文学同人研修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地宋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批中青年学者发起组织,商定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编辑为《宋代文学评论》。本书为朱刚、侯体健主编的《宋代文学评论(第2辑)》,分为宋代笔记的文学文献
性别诗学是指以性别视角考察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化传统,挖掘男女两性特殊的精神底蕴和文学的审美表达方式,具有动态生成能力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性别意识即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对女性的角色、地位等问题的认识,是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本书结合性别视角与文化视角,以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叙事与性别、文本与语境的深层互动关系上来探求中国
本书是批评家王春林2015年和2016年两年来文学批评创作的合集。这些评论文章着力于对当代文学现场的勾勒和梳理,品评的对象不只是小说,还有散文及非虚构作品。这些文章呈现给读者的既有尖锐的思想批判,又有生动的趣味欣赏,现场感强,充分见证了中国长篇小说两年来的创作实绩。作为鲁奖和茅奖的双奖评委,作为全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作
本书共分三集。第一集,是诗评部分,第二集,是书评部分,第三集,是综评部分,读后感文章共6篇。书中收录了《捕捉“诗眼”》、《理想主义的诗性表达》、《诗词创作的好帮手》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