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视角,以汉语和日语的话题句为研究对象,对话题-述题语义关系和整个话题句的语义解读进行汉日对比研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一是汉日间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主要分析间接被动句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并探讨两种语言中间接被动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汉日间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主要分析间接被动句的句法特点和语义
《汉语史学报》是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在汉语史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研究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是汉语史研究的权威辑刊。该辑为第三十辑,设为纪念专刊,共收录16篇文章,一类为向有关学者邀约的大作,一类为汉语史研究中心教授的新作,涵盖语法史、词汇史、汉字史、字词训诂、古书校读、辞书编纂与修订等研
本书系对刘熙《释名》进行注释的古籍整理著作。《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四部重要的训诂学著作,主要以声训解释名物,开辟了因声求义的道路,在训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整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三年(1524)储良材、程鸿刊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本,择要出校,再详加注释。注释侧重于以《释名》为节点
隐喻认知是一种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比喻复合词就是词汇层面的典型表现。本书主要针对偏正式比喻复合词的判定及构成要素、本体喻体的语义类别及分布特征、比喻复合词的语义语法关系、比喻跨度和范畴化、新生比喻复合词等问题展开研究。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是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专门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教学、科研机构,是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直接资助和重点建设的研究所之一,是西南地区古籍整理研究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学术基地。本书作为论文集,值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际出版,共遴选收录了以该研究所教师学术论文为主,包括全国
本书采用体验式及参与式调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从微观视角聚焦中文教育产品的研发、传播与消费状况,着眼于如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探究供给策略;从宏观、中观视角,探察国家及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中文教育的影响。该书包括总报告、政策与文献篇、产品篇、教育模式篇、海外篇及附录五部分。总报告是对当前国际中文教育供需现
该书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告《“甘青宁新”四省区汉语方言声调演化研究——单字调及其连字调格局》的研究成果,该报告依据实地调查的发现,对西北方言的调类、亚调类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描写,并针对相应的亚类进行单字调、双字调、三字调的整理和描写。此外,还分析了单字调与连字调之间拱形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相应的语音机制和音系规则。本书
《当代吴语研究》(第二版)是在作者对吴语三十多个代表地点作了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悉心写成,发表了吴语各地的音系、连读调、两千多个字音、近千条词语以及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等。特别有意义的是,它反映了六十年来老、中、青三代语音的变迁,是赵元任教授1928年《现代吴语的研究》一书出版60年后跟踪研究吴语的又一次重
《汉语量化现象研究》为“国际语言学前沿丛书”的一种。该书关注汉语量化现象及其理论解释,回溯量化研究的发展脉络,梳理汉语特色量化现象,并对汉语量化研究的一些经典议题展开个案研究,提出观察和分析。书稿以"都""各""每""大部分"等成分的意义分析为切入点,考察这些量化成分的句法表现、语义贡献及语用限制。书中附有对三本量化现
K12标准中文是覆盖K-12(幼儿园到高中)汉语学习者的一套综合汉语教材。产品形式具体包括课本、练习册、书写本、配套资源。教材设计为五阶九级:第1级为基础阶段,第2级为初级阶段,第3、4级为中级阶段,第5、6级为高级阶段,第7-9级为大学准备阶段;3-8级分a、b两册,全套教材共15册。学习者通过本套教材,可以达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