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腊帕特农神庙到埃皮道鲁斯剧场,从完美的年青运动员雕像到红绘陶瓶,古希腊创造了世界上广为人知、历经岁月考验的一批艺术作品。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希腊艺术迅速发展,进而建立了一种影响深远的艺术文化,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将西方艺术史看作是对希腊艺术家各种成就的重新加工和致敬。 在这本书里,奈杰尔·斯
丝绸之路艺术史·长三角青年论坛论文集(第二辑)
《202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注重报告的学术性,坚持专业性与系统性,体现原创性与时代性,凝聚了中国文联所属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有关研究机构、艺术团体和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的心血。报告由表及里、逐层解剖,注重思考和评析,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敏锐把握2023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的脉搏。报告延续去年框架体例,立足百年变
本书旨在避免我们习惯的“主义”、年代、作者和名作的传统顺序。作者摒弃了通常的分类方法,围绕某些关键问题展开探索,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发展。第一部分以评论性内容为中心,研究当代艺术事件,讨论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等;第二部分则集中展示精美的艺术作品,并配有深入而翔实的文字解析,以此来呈现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特色。
18世纪下半叶,欧洲艺术领域内的各种表现形式,尤其是绘画、雕塑、应用艺术等,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和推动,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创新和发展。本书通过对当时艺术概念的综合阐释,并结合对经典作品的详细解读,向读者展现了该阶段欧洲艺术的发展进程及辉煌成就。
本书主要在亚洲艺术与历史及文化交流这一背景之下,汇集相关论文21篇,分三个主题展开。首先对先秦至清民时期的艺术图像的传播与意义有相应的讨论,另外也对敦煌文书中有关社会信仰及文学艺术的部分也有所研究,最后从学术史的角度对现代敦煌学的发展及饶宗颐先生的学术成就有所分析。本书从宏观视角对亚洲历史与文化的遗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徐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家,同时也曾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徐冰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成熟的教学理念,同时不断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学思路,其学生在学院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发展是其教学思想最直观的视觉呈现。本书通过课堂实录、教学思想综述、徐冰的教学文字、访
一部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书中包含: 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 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 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 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共132个分类主题满足人们对女性艺术家的所有好奇。
《跨文化美术史年鉴5:“和平旗帜”的升起》共收录文章18篇,均为原创。本书内容围绕“方法论”、“世界之于中国”、“东方之于西方”三大专题,组织国内外著名学者和学界新秀的十余篇原创性文章,辅以“大书小书”、“现场”等栏目的学术书评、学术对话和考察报告等资讯性文章7-8篇。尤其集中于跨学科探讨17、18世纪欧洲艺术和美学中
本书是对云南美术史的首次全面概括梳理。作者既是美术创作者,也是美术理论评论家,对云南美术史发展脉络具有较深入的了解,对云南美术的整体特征和重要创作者、代表性作品有较全面的把握。本书是一部云南美术史论述评,概括了云南自史前时代至当代的艺术思想及理念的形成、流变过程,介绍了云南美术史上的重要作者、作品、事件,对云南美术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