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笔法作为古法的传承成为乾嘉时期评价书家的重要标准,本书作者通过结合这一时期的背景、学者与书家群体的隶书理念与实践,来梳理隶书发展的脉络,总结这个时期的重要特征和内在因素。在清代学术研究的新材料中,在学者研究整理和书家群体的引领下,为隶书发展提供了学术基础,是其他朝代所不曾比拟的,乾嘉时期由此成为学术繁荣和篆隶复兴的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目前很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很能体现中国文人的精神境界,各朝各代都有书法名家辈出,别开生面、各具特色。为了弘扬国粹,从古到今无数仁人志士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保护和发扬,他们不仅将大量的名家名作临摹、刻石,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流传于世。《行云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最大,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
傅山(1607—1684),明清之际道家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傅山先生的遗墨,片纸只字,珍逾拱璧,他的独特书风代有传人,盛行不衰。在傅山的传世法书中,“杂书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品种。本书册纵26.4厘米,横29.8厘米,共八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原是皇家子孙启蒙教育的秘籍。相传南朝梁武帝为了培养教育子孙,巩固江山社稷,命大臣在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习、书写所用。但由于互不关联,诵读难以上口,书写亦难生思绪情怀,遂特召博学多才的史学家周兴嗣专门为其而韵之。铁线篆是篆书中的特殊形体,它细如丝而坚如铁。为方便读者、书者通篇或有
敬畏前贤的人品与学问,也是智慧的开端。长安文化与金石研究编辑部推出了“长安旧家珍藏金石碑帖选”系列丛书。第一辑《党晴梵家藏本》业已岀版,《陈少默家藏本》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二辑,是长安金石碑刻整理研究的又一成果。此套书包括《唐集王圣教序碑》《唐圭峰定慧禅师碑》《隋唐墓志碑刻四种》,共三册。唐咸亨三年僧怀素集王羲之书体所刻《
敬畏前贤的人品与学问,也是智慧的开端。长安文化与金石研究编辑部推出了“长安旧家珍藏金石碑帖选”系列丛书。第一辑《党晴梵家藏本》业已岀版,《陈少默家藏本》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二辑,是长安金石碑刻整理研究的又一成果。此套书包括《唐集王圣教序碑》《唐圭峰定慧禅师碑》《隋唐墓志碑刻四种》,共三册。本册收入《隋邓州兴国寺塔下铭》《唐
敬畏前贤的人品与学问,也是智慧的开端。长安文化与金石研究编辑部推出了“长安旧家珍藏金石碑帖选”系列丛书。第一辑《党晴梵家藏本》业已岀版,《陈少默家藏本》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二辑,是长安金石碑刻整理研究的又一成果。此套书包括《唐集王圣教序碑》《唐圭峰定慧禅师碑》《隋唐墓志碑刻四种》,共三册。唐大中九年,唐代著名书法家裴休书碑
本书共分为“基础知识”和“名作鉴赏”两大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从通识教育的角度介绍了书法的书写工具、临摹方法以及常见书体的概念、特点和历史演变过程等书法基础知识,“名作鉴赏”则从美学角度出发,引用经典名作,在详细讲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为学生提供书法鉴赏的指南,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审美素养和
王宠是明朝中期“吴门书派”的著名书法家,与文征明、祝允明名声并显于世,号“吴中三子”。其书法尤擅行草与小楷,其中以小楷成就最高,王宠小楷作品的风格有拙巧互用之趣、简淡空灵之韵和静穆高古之雅,上追古法的同时,又自出机抒,开一代书风之先河。传世代表作有《竹林七贤》《洛神赋》《游包山记》《醉翁亭记》《小楷曹娥碑》等。我们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