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内外诸民族间的抗争与流动,足与西方日耳曼民族大迁徙时代相匹敌,甚至超过其规模。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使周边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中原王朝内部也出现了“胡化”“蛮化”现象。这种双向的“中华化”让一个迥然异于秦汉社会的“新的中华”最终形成。上至汉唐,下至辽、金、元,作者川本芳昭从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考察鲜卑、乌丸
《印度人民党的崛起与执政》以印度人民党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运用分析叙述这一传统的历史学研究方法,借鉴现代政治理论的相关内容,重点分析了印度人民党的政治哲学思想、印度社会变迁、教派主义鼓动、选举战略和执政政策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印度人民党从崛起到执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教派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手交替使用是其崛起的主要原因,政治生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作者是来自中国主要中亚问题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本书由六个板块组成,即总报告、地区形势、地区专题、中亚与世界、中国与中亚、国别形势。作者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2019年以来中亚地区的形势、热点问题、重大事
本书为邱贞心博士的著作,她在对马来西亚沙捞越地区的比达尤族妇女迁徙到州府古晋市打工者的工作、家庭和婚姻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介绍了比达尤族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生活方式的变迁状况,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探讨了这些妇女从农村迁徙到城市工作的主要原因及对其家庭关系的影响。该书将妇女人类学、女性主义人类学、女权主义民族
《政事论》是古印度一部论述治国安邦策略的名著,一般认为它是孔雀王朝开国君主旃陀罗笈多的宰相底利耶所作,书中包含丰富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思想。本书集中研究《政事论》所蕴含的国际政治思想,探析其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理沦)的异同,力图在传统的古代经济史与社会史之外,进一步发掘其在政治思想史与战略文化上的价
"BEAMSATHOME"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采访192位BEAMS员工,深入51户家庭,呈现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空间、服饰和兴趣收藏,为你打造自己的惬意生活提供灵感。相对于前两部,本册涉及的员工更多,覆盖日本47个都道府县,并增加了香港、台湾、曼谷等地的海外常驻员工之家,还能看到前作中出现过的家庭搬家后的新变化。
德国地缘政治学之父豪斯霍弗将军以世界历史的视野,结合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种族地理学、人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透视四百年来各大国在太平洋的冲突与力量消长。豪斯霍弗在近百年前就预见到,世界权力的中心在过去曾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一战后则转移到太平洋。然而太平洋统一空间意识的觉醒,却意味着和平远离太平洋,战争即将来临!眼
哈佛大学著名日本和东亚研究领域权威傅高义教授,继社会学研究代表作《日本*》1979年风靡日本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引起关注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持续观察、研究及更广范围的交流,重新审视日本*的合理内核,回应日本经济和社会哪里出了问题,并结合美日中关系提出解决的思路。在这本八九万字的书里,傅高义以回应其名作《日本*》在学界和社
本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基于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社会赋权)进行分析;实践部分从社会质量四个维度的不同主题出发,从社区能力、健康与医疗、人权与社会发展、福利国家等方面来探讨社会质量从理论到实践的本土化意义。
国家身份是“自我”与“他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印度有悠久的历史,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本书探讨了印度国家身份产生的历史基因,梳理了近代以来印度国家身份的建构过程,分析了印巴分治以后印度政府对国家身份的界定及促进措施,凸显出印度国家身份发展的历史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