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研究英国政治制度历史源流的通史性著作。其中依据丰富资料,探讨自盎格鲁-撒克逊时代至今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介绍一千五百年来不列颠王权、议会制、内阁制、政党政治、文官制、地方政府、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等方面的演变,阐明该国政治制度发展的重点、难点和成因。作者在30余年研究的基础上,对诸多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本
在1976年底提出的生命权力问题的基础上,福柯打算研究在18世纪采用的这种新的权力技术。这种技术不同于规训机制,其对象是人口,并在了解其具体规则的基础上对人口进行管理。安全技术与以放任自流原则为治理合理性的自由主义密不可分。 福柯的分析表明了治理概念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从第四节课开始,福柯选择把自己的问题域转到治理史
本书据清光绪十五年海上秀文书局刊本影印,全书共十二卷,包括《俄罗斯源流考》《译俄人自记取悉毕尔(即西伯利亚)始末》《译俄人自记取中亚细亚始末》《疆域表》《铁路表》《通俄道里表》《山形表》《水道记》《舟师实》《陆军制》《户口略》《俄游日记》。清光绪十三年,缪祐孙亲履观览山川险要、政治得失、帑藏盈绌、兵力厚薄、物产饶歉、户
在这部令人瞩目的、快节奏的“新历史”里,诺曼·奥勒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斥着毒品的第三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摇身一变,成为制药巨头,诸如默克和拜耳这样的公司大量生产可卡因、鸦片类制剂,以及重要的甲基苯丙胺(冰毒),提供给几乎所有德国民众——从家庭主妇,到数百万前线士兵,一路渗透到纳粹高级指挥部,特别
1700至1900年间,伦敦的慈善组织经历了从初兴到鼎盛的发展,施善观念与组织形式各有变化,并反映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这一时期,慈善组织作为扶危济困的重要手段,成为连接不同社会阶层的载体。《施善与教化:伦敦慈善事业研究(1700-1900)》以慈善组织的公共性为主线,阐述慈善组织在观念和组织方面的变化及其对慈善活动的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从以欧洲为中心转变为美苏两极对峙。传统的英、法等欧洲列强,虽已成为二流国家,但凭借一定的国力和外交经验,仍在战后的国际舞台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外交得失也经常得到史家的关注。在冷战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初期较为重视美、苏两国的责任。自1980年代中期后,国内学术界开始注意到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独特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历史学界也十分重视对西欧经济社会史的研究,研究的视角日益扩展;然而对西欧中世纪社会等级的研究却不太多,而且也几乎没有关于中世纪社会等级的专著出版。王亚平著的《西欧中世纪社会等级的演变》借鉴了西方学界相关的研究成果,以西欧中世纪早期单一的经济结构为切人点,着手分析提出三个等级概念的历史原因;以
本书通过对中世纪到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揭示英国社会转型所发生的内在机理。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阐述了15世纪以前英国乡村基层组织的确立过程。随着村庄、庄园以及堂区等共同体的确立,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法律体系也逐步完善,从而为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篇则重点阐述了15世纪以后英国乡村基层
法国政治史(1958~2017)亦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史。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下简称第五共和国)已经生存半个多世纪了,在世界各国的当代政治生活中展现了它的独到之处,富有魅力。正因为如此,笔者专门就第五共和国政治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和论述。在对第五共和国政治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论述时,笔者将以法国的“大国梦”“强国梦”作为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的实验室,民主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实验。作为一种带有超国家性质的政体,欧盟的民主化无先例可循,在这一点上,如美国学者阿尔伯特·斯布拉吉亚(AlbertM.Sbragia)所说,欧盟所处的地位可同13世纪的英国相比。过去半个世纪,关于欧盟民主的讨论在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